第三十七章 欲擒故纵(第2/7页)

现在主帅座上坐了韩玉玲。韩玉玲和袁克章在帅案两首各设一座为副,那些副将老夫子等,只有在旁边摆张小桌子了。

韩金玲处事老练冷静,首先传来了主管伙食的伙头军官,问清昨夜埋锅造饭情形,而且立刻断定是食用的水出了问题。因为不但人中了迷药,连马匹牲口也都有萎靡不起的情形,而人马都喝了同一水源的水,而烧饭煮菜的水,也是来自同一水源。

韩金玲立刻取来了昨夜未曾用完的水,她自己是个很优秀的药济师,略加化验,就验出了食水中被下了一种叫迷倒仙的迷药。

这种药性能强烈,服用后人会陷人昏迷,四肢软弱无力,失去知觉,四个时辰后,药性才会渐渐减退。

这种药无色无味,可溶于水茶酒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饮下,有些歹徒用来作骗财骗色的工具,虽然不会伤人性命,却能陷害人,故而被列为禁药,只有下五门的江湖人才会偷偷炼来害人。而配制这种药散,成本高昂,卖得很贵,没有门路的人,化费千金求之不得,因为查出买卖使用这种药的,被查获的都将判重罪。

这是一种极为邪恶的药,根据市价,每钱应在百两银子上下,那就要十万两银子,本钱相当惊人,但是以盗贼所获的黄金而言,那倒是相当值得了。

食水是取自两里外的一个水槽。

这水槽是用石块堆砌起来的,约有三丈见方,上有竹管积山泉为注,邻近两个山村的人都取此水为饮,韩玉玲调查了那两个村的居民,他们也饮了水,却没有异状,证明水是到了军营之中才出问题的。

军营中的储水池是在厨房附近,用一个大皮袋子,铺在木架上,造成一个大水池,不用时可以拆掉折叠带走,用时架设好,再由军汉们担水来注满,用水时由此汲取,十分便利,昨天饮马煮炊由此汲取。

很多人都会靠近它,要想追查谁在水中下药已是不可能了,韩玉玲放弃这项努力。

她派出许多干练人才,到四乡去查各种异状,最主要是查车痕马迹。

结果在北边的路旁找到了一些大块的棉絮,那些棉絮上还有细绳,似乎是捆绑什么东西用的。

棉絮上有尿骚味,经判断是骆驼尿。

韩玉玲很兴奋,这是最有力的线索。

一千箱金子不可能用人背走的,而放在骆驼背上运走倒很理想,她再仔细一调查。

昨天有一队胡商过境,拉了几百头骆驼。

山东省境,常有骆驼客过境,但是一次几百头过境,倒是罕见,所以才引起注意。

那些棉絮是骆驼脚上掉下来的,为的是避兔留下足印,可见贼人已十分小心了,但百密总不免一疏的,所以有些棉絮掉了下来,留下了破绽。

继续派快马追查,发现那些骆驼队居然是跟他们走的是同一上京的路线。

只不过,到了济南府就分散了。

追着一个骆驼队,找到了领队的王吉祥,他是个回回,有着九十几头骆驼,专门靠着载货为生,他说曾经受雇在一小山村中,休息了两天,在一天夜鸟有一队大汉们背来了许多木箱,每头骆驼载了两只箱子,在码头边上卸下了箱子。

这是一趟很轻松的生意,代价很高,是一般的两倍,王吉祥还说他还碰到了好几个同行,都在一起工作,好像济南府中的骆驼队都被雇了,他也承认在离开那个小山村的前五十里,骆驼的脚趾都用棉絮包起来。

韩玉玲连续找到了七八个骆驼队的主人,他们的规模大小不一,有几十头者,有十几头者,也有百余头的,总计动用了六百来头骆驼,可见规模的庞大。

雇佣他们的是一个叫蒋玉和的人,这人据说是一个官儿,因为他带的人都称他为大人,但究竟是什么官儿却没人清楚,因为蒋大人脾气很大,动不动就要骂人,好在他出手大方,也就没人去追究了。

箱子运到济南黄河畔,上了一条大商船,已经启程出航了,船名叫海安号,是一条海船。

金箱被劫,由骆驼载到济南而装上了船,应该是毫无疑问了。

韩玉玲当机立断,立刻请梅玉会同济南将军,发出了紧急羽递,那是在公文上加一根烧焦了的羽毛,表示十万火急的意思,又名飞递。

公文中要求沿岸官兵驻军,扣下海安号商船。

羽递发出了第六天,才接到飞递回报,海安号在渤海出海口被截获,但是船上并没有所谓的木箱藏金,只载了不少箱的瓷器和陶器,据说是要载往高丽去贩卖的。

梅玉还立刻派了韩金玲去证实一遍,结果发现船上的确是装载了那些货物,她没有留难船只,道歉了一番即予放行了。

她本人则回到济南,向梅玉报告道:“金箱的确被装上海安号过,只是又被移走了,我在船上找到了一丝残留的金线蛊,也证明箱子有几只被打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