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奇珍巨宝(第2/8页)

梅玉道:“郑公公何必见得他的话是假的?”

郑和道:“这个……咱家却无法提出确实证据,只是一种感觉,国公不要轻视这种感觉,认为无稽,内监出身的人,差不多都有这种本事,善于揣摩人意!”

梅玉倒是有点愕然地问:“内廷的人都有测人心思的本事,那不是成了神仙了?”

郑和轻叹一声道:“真有这种本事的,那是内廷不传之能,故老新传,一代代交付下来的,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秘传,但是能在内延巴结到一席地位和执事级内监差不多都能得到真传,由一些老前辈处传下来。”

“那究竟是什么功夫?”

“说穿了很悲哀,那是做奴才的功夫……”

梅玉闻所未闻地道:“这还有秘传功夫的?”

“是的,公爷,别小看了这门功夫,那是一门大学问呢,内监是侍候主上的,一是要能察言观色,摸准了主上的心意,才能讨得主上的欢心,也才能爬上来出人头地。所以很多朝代都喜欢派内监为监军,参加军修,那不是用以钳制将帅,而是善用战术这种本事,测知那些将帅们心中所思,最重要的是看他们是否忠贞,是否阳奉阴违,是否暗中存有叛意……”

梅玉道:“难怪有许多将帅,因为得罪内监,被莫名其妙地整倒了下来,原来都是内监们私下告的状。”

“公爷,这一点我倒是要为同僚们辩护了,那些将帅们确实是太跋扈了,是有获罪之道,监军只能将他们的言行记下密奏宫中,却无权治他们的罪,那还是皇帝要他们下台的!”

“可是内中挟怨诬告的事也有的。”

郑和点点头道:“那种情形不能说没有用,但情形极少,皇帝也不是轻易相信人的,他在军中另设耳目,要双方对照后证实无误,才会下令办人的,内监如果设词诬告,本身的处分更重,一经查明,立刻付之大辟,所以监军给朝廷的报告,一定要十分详实,列举时地人等各种证据,诬告的事不太可能成立。”

“若是有心找麻烦,有的是机会,一个人总免不了偶而发发牢骚,抱怨几句。”

郑和肃容道:“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将军身上,就是不可宽恕的罪行,一帅为三军之主,言行为千表之法,若是他不能对皇帝产生十分敬意,又怎能要求部属们效忠,所以考核主帅,平素之言行尤重于战功……”

“为什么呢?”

“将帅能战而又对人君缺乏敬意,日久弊深,必将成为桀兵悍将,绝非邦国之福,这种例子在以前大多了,所以太祖皇帝有鉴于此,平定天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朝纲,不让悍将桀臣,立于庙堂之上,不客气的讲一句,逊皇帝又何当不是太过于软弱,受了桀臣悍将的牵制,才致手中无可用之兵,甚至于到了西南之后,连一个李至善都可以欺负他。”

梅玉没话说了,他没理由为建文帝辩解,甚至于自己也深以为然,朱允炆太重感情,太尊敬老臣,不好意思执行皇帝的权威,说得好嘛是仁意,但一个皇帝绝不可靠仁道来治国的。

这个话题也不宜再继续下去了,他岔开了话题道:“郑公虽然对文廷玉的言词有所疑,便该早一点的防备他,现在他跑去不知又要捣什么鬼了!”

郑和笑道:“他捣不了鬼的,我们有大军为后盾,这个村庄中最多不过三四十人,我们把两百人都开进来,就足够镇压了。”

“那也要进得来才行呀,他一定先溜去堵塞门户,那片荆棘堵住了通路。”

郑和道:“堵不住的,洪将军去把人带进来吧!”

洪天保答应了转身就走,梅玉道:“文廷玉溜走了,绝不会让洪将军出去叫人的。”

当洪天保只走到一块较为空旷的地方,冲天而起,在空中爆出一蓬红色的烟雾,凝久不散,用以作信号的。

梅玉道:“指出方向地点也没用,人要进得来!”

郑和道:“人已经进来了,咱家早就下过命令,在进阵之后一炷香的时间,要将洪将军所属的龙虎卫队开进来。”

梅玉哦了一声道:“原来如此!”

郑和笑道:“国公别担心了,咱家不是越权侵占你的指挥权,这支龙虎队不在正规之内,他们是隶属于锦衣卫之下,由咱家直接指挥的,这也不是咱家不信任国公的用兵,战略兵法,咱家是差,不敢跟国公比,只是咱家受命要保护国公与李夫人的安全,不得不小心点!”

梅玉也没话说了,老实说,他也发现了文廷玉言词闪烁,语多可疑,只是没想到要先发制人而已。

这时,前途人声嘈杂,已经有一部分军士过来,郑和直接把两名军官叫了过来问道:

“外面情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