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难却深情奔斗牛 遍索娇娃探广寒(第2/12页)

她的嘴闭得紧紧的,关山月知道再也无法问出什么来,遂也死了心,低头催驼,听任它在崇山峻岭问如风般地疾驰!

好在大巴山与巫山之间,不过千里之遥,而且大部分是崇峻的山岭,很少有人烟,明驼的脚程很快,登山越岭,如履平地,大概经过一天光景,已经赶到了地头。

大巴山脉绵亘蜀境,广乃千余里,祟岭无数,他们的目的地却是大巴山的主峰太巴山,地当秦蜀之交。大竹河就在那儿发源,又把全山围绕起来!

到了山麓之下,彭菊人的神情变为十分不安,对关山月道:“我可不能陪你上去,你自己见机而作吧!但叫心似金石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请你记住这句话,无论遇到什么阻碍或挫折,我都希望你看在菁姑娘的份上,不要灰心,不要气馁,勇往直前,上天会保佑你的!”

说完她匆匆地跨下驼背,凌空飞越过大竹河走了!

关山月对她这种诡异的行为感到万分诧异,可是走出两三里后,路越来越窄,窄得只能容一个人侧身而行!

而且那山道紧倚着峭壁而开辟的,滑溜溜的山壁上长满了青苔,他还可以勉强走过去,那庞大的驼身,可实在挤不下去,所以他只好把明驼留下,背带那柄独脚金神,腰悬长剑,顺着山路,攀登上去。

路作螺旋形,绕着山峰,越转越高,走了七八里之后,才看见一方平台,云气缭绕,山风清凉。

关山月却流了一身热汗,在宽不及半尺的山道上走了那么久,的确是相当吃力的一件事,伺况他还得时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呢!

登上平台之后,他先舒了一口气,再向前遥望时,不禁皱起了眉头。

原来那山路到此已断,再要想往上登的话,就只有像猿猱般,攀着山壁上的蔓藤慢慢揉升上去!

那蔓藤倒是很粗,足够支持一个人的体重,那么他皱眉又是为着什么呢?

问题在乎他背上的独脚金神,那重量有三四百斤,负担在他背上倒不觉得累赘,可是那蔓藤是否能承受得了呢!

这一柱孤峰上拨千仞,下临绝谷,他不能拿生命来作无谓的冒险,就势必要将金神放了下来,那是他不愿意的事。

虽然他已学会了修罗七式大罗四式,腰下悬着锋利无匹的白虹剑,无须靠着那柄金神来自卫,可是这金神是恩师独孤明所赐,他实在不能遗失。

虽然在这峻峭的山道上,很难有人来将它偷走,他却无法放心!

踌躇良久,他还是想不出一个妥当的方法……

又过了一阵,他心中闪过一道灵光,从背上取下金神,默运神力,将金神硬插进足下的平台,一直没到金神的颈部,然后又掏出一方明驼令,嵌在旁边的石头上。

然后再用手指,在石面上刻下了五个字:“明驼令主留”。

在他的想法中,若是有人能从石中将金神拔起来,一定需要相当的功力,具有那等功力的人,也许不会对这金神感到兴趣!

假若还是有人将拔了起来,那一定是存心与自己一较短长,那他绝不会拿了金神匿避不见,至少也会留下一个记号,再找起来也方便多了!

做完了这些事后,他觉得放心多了!

可是当他抬起头来时,又不禁吃了一惊。

不知是什么时候,他的对面来了一个人,这人来得无声无息,不知他是由底下上来的还是由上面下来的。

这人约莫三十岁左右,品貌很端正,身着儒服,一派斯文的样子!

然而在关山月眼中却不作如此,这人不管是由上而下,仰或是由下而上,能无声无息,来到自己身前而不被发现,足证他不是个寻常的人!

那人漠然地走了过来,看看关山月留下的字,才轻咳一声道:“台端就是明驼令主?”

关山月拱手道:“是的!在下关山月……”

那人并不专心听他报名,眼睛仍注视在字上道:“台端写得一手好魏碑,笔力雄浑,不下于颜真卿手迹!”

关山月的书法临的正是魏碑帖,这人能一口道出,足见他在此道颇精,所以关山月很客气地道:“信手涂鸦,兄台太过奖了……”

那人却一翻眼睛道:“好虽是好,但嫌火候不足,再过二十年,才能体验到个中三昧,书法之道,不在形似而贵神肖,台端真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必须痛下苦功……”

他批评得很中肯,可是关山月却懒得跟他研究书道,笑了一下道:“多承指教,不过在下习书,仅作代言表意之用,并不想成为名家……”

那人哼了一声道:“台端此言实在太自暴自弃了,写字人人都会,书法却仅有天才能之,兄台具有这份天才,不去努力发挥,岂非辜负了天赋斯才之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