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第3/4页)

这才是杜行情绪稳定,没有什么大波折的真正原因,他的理智能压着悲观情绪不要翻涌上来,但是正面情绪也很容易被悲观情绪浇灭,与其说什么淡然可靠,不如说是情绪不上不下,保持在一种很危险的平衡。

家里有个心理医生,杜行自然也意识到情绪的不太对劲,可是他私下去医生那里做的检查和治疗,都没有得到什么特别好的反馈,比起那些症状明显的病人,杜行只是在理智控制范围内没有那么容易感觉到愉悦感而已。

大体说来,可以总结为职业带来的普遍深沉和压抑感,由于在可控范围内,杜行也很会给自己转移注意力,所以生活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毕竟对于成年人来说,能长时间保持愉悦的正面状态是个很难得的事情,大部分面对升学、职场、婚恋、房贷、医疗等等压力的成年人情绪也都和他类似,没那么好但也不算差到崩溃,所以杜行也就觉得自己是普通大众的一员,不用太过关注。

但很明显,这样的说法能说服杜行,瞒过杜雅文她们,却没有躲过米哈,只见米哈伸出手用掌心托了两下杜行的下颌,然后摇头,“不是的,你分明就不相信我的夸奖。”

由于对情绪的把控过于敏锐,米哈辨别真话假话和心里话的能力也很强悍,她完全没有被杜行的‘大家都这样’说法说服,半跪坐起来认真的反驳,杜行明明就是不相信外界的肯定。

米哈不是白跟着董晓春做助教的,很多事情她也是门儿清,看着杜行难得有情绪波动的样子,像是看到蚌壳难得露出了里面的肉,忙上手把杜行这个状态保持住,认真的问他对自己的评价。

不相信外界的声音,那就是内心的自我过于拧巴,米哈看杜行被自己问的都有点困惑,然后想了很久才给出了答案。

古怪又执拗,悲观理想主义者,芸芸众生之一。

“没啦?”米哈惊讶,看着杜行一脸的想不通,为什么这个自我定位跑偏到这个地方了?

“还有什么,看人不能滤镜太厚。”米哈的表情实在太有渲染力,杜行从沉思之中难得感觉到一点轻快,往后仰了仰让米哈坐好不要巴在自己身上。

米哈不理他继续巴着,然后不可思议的问,“没有什么成功人士,魅力青年的吗?连赵姐和大力他们都夸你是才华出众,稳重可靠,大力还说他要是有姐妹,肯定会把你当理想型介绍给她们的。”

有人是美而不自知,杜行这里怎么是优秀而不自知了?还说米哈是带着滤镜看他,明明杜行还是带着大幅度削弱的滤镜看自己吧!

一时之间,米哈义愤填膺的仿佛杜行说了她的坏话一样,手也放在了杜行的脖颈附近,仿佛有一种再乱说就把你咔嚓掉的威胁感。

杜行:……

除了平时和米哈玩一玩接扑的游戏,杜行其实不太习惯别人的近距离靠近的,连在家的时候他都是坐客厅的单人沙发,不会和晓春姐她们坐在大沙发上,有性别不同的原因,也和杜行不太习惯与别人这么亲近有关,所以打破了礼貌距离的米哈让他一直在往后仰。

然后,米哈伸手把杜行捞回来,开始掰手指反驳,比杜行这个当事人还要较真的证明他才不是所谓的“怪人”。

“不怪吗?”伸手握住米哈的手指,杜行的眼神定在了茶几上的反光亮点,被米哈带的多了几分说话的欲望。

怎么会不怪,杜行很清楚他“古怪”,不管是工作事业还是私人感情,他都和其他人不一样。

他讨厌原生家庭枷锁这个说法,可是,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举手投足之间带上了过去的痕迹,米哈来到家里也差不多三年了,应该意识到一个问题,杜行是没有朋友的。

有同事,有伙伴,也有合作对象,但是没有朋友,没有像杜雅文、董晓春和林君她们这种关系的朋友。

作为一个过两年就三十而立的健康男性,杜行也没有谈恋爱或是解决情感需求的意图,除了在剧组出差就是回家呆着,所有的外出活动基本都用来换个地方创作或者采风取材。

杜行对亲情、爱情、家庭和婚姻都相当的悲观,比起杜雅文她们,真正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孤岛。

由于被抱养的年纪太小,杜行对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有任何的印象,对家庭的概念就停留在养母时不时的崩溃和发疯之中,他现在还记得幼时熟睡之中,被养母突然掀开被子拖下床,然后对方尖叫又愤怒,指甲狠狠的抓进了他的手臂和肩膀,然后被推搡着关进了地下室。

养母是一个坚决不涉及暴力的“优雅女性”,可是冷暴力和精神虐待堪称行家,精神好的时候是完美的母亲,温柔和蔼,会给两个孩子准备可口的饭菜,亲昵的嘱咐,可一旦精神变差,就会像个厉鬼一般怨恨杜行,怀疑他是丈夫在外的私生子,是自己被侮辱被丢弃被冷落的证据,然后把杜行关起来,诅咒怒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