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一百六十七 。(第2/3页)

做是一回事,但被天下人知道又是一回事。

百姓愚昧,上头说什么是什么,被他们知道这些事,还不得被他们扣上一个“君王无道”的帽子?

朱元璋余光瞥了一眼朱棣和众藩王,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说,只能烦躁得走来走去。

他废丞相集权,结果后世出现了比丞相权力还大的内阁。堵了一个漏洞又会产生新的漏洞,未知的漏洞才是最可怕的。

朱元璋烦躁地看向天幕,天幕什么时候才能从大明消失?若是一直存在,那会改变多少事?

他不喜欢这种无法掌控的感觉。

大秦

秦始皇挑了挑眉:名声不好?

原本秦始皇是不在乎自己名声如何的,六国余孽也没少骂他,连妖言令这样的法令颁布了,效果也只是一般般。

久而久之,他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可现在,秦始皇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在意并且重视的。“暴君”这个词不仅难听,还会阻碍他的发展。

之前的小说好像提到过如何洗白,还说儒家是最适合干这个的。

……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猛地转头看向桑弘羊。

桑弘羊瞪大眼睛,连忙解释:“陛下,不是臣选的。”和臣没有关系啊。

早在一开始天幕就说过明相篇泛指受到重用的文臣,不一定非要做到丞相的位置才算,故而桑弘羊也是期待过能上榜的。

可前几个都是实打实的丞相,桑弘羊都不抱希望了,没想到还真有他,而且还是这种近乎抢着去的自愿形式。

桑弘羊:“……”

如果可以,他更喜欢前两种模式,书中的阎王安排,又非书中的自己愿意,陛下想责备也责备不了。

哪像现在,一堆人抢着去始皇那里也就罢了,连他都想去,陛下心里肯定不快。

另一边,霍光正在极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自从上回天幕出现后,他就被刘彻调到身边,近身伺候。

如果没有天幕,这一定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小小郎官竟然能跟在陛下身边,那是何等宠信?将来必然前途无量。

可是明知自己将来会做什么,还有天幕时不时提醒他做了什么,霍光就跟哑巴吃黄连一样有苦说不出。

他真的不想知道将来的自己有多大胆,更不想被陛下听到,他如此年轻,还想多活几年呢。

霍光抬眸,偷偷看了眼刘彻,不巧撞上刘彻审视的目光。

目光相撞,霍光急急转移视线,陛下的眼神好恐怖,呜呜。

刘彻目光在桑弘羊和霍光身上来回转,这两个都是他晚年看好的托孤大臣,看到书上写的将来,也不知他到底算是看对了人,还是看错了人。

唯一确定的一点就是,两个都是人才,霍光如今才十六岁,见解虽然有些稚嫩但已极不凡,日后能做到那地步也不奇怪;桑弘羊就更不用说了,放眼朝中没有人能取代桑弘羊的地位。

哪怕很多大臣上谏让他杀了桑弘羊以平民怨,他也没舍得杀。

桑弘羊实在好用,将来的他会留他当顾命大臣也说得过去。

只可惜这两个人才没了他的压制,呸,没了他的统领,就各自为政,心里产生了的小九九。

桑弘羊还抢着去秦始皇手下当差,呵。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发现了,想去给秦始皇当丞相的,大部分都是历史上的改革家。除了熟知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外。

王猛、刘晏、杨炎这位也是改革家。

这里清清给大家解释一下,王猛不是王莽,这个王猛是前秦时期的大臣,前秦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也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说前秦你们可能没什么印象,但是说苻坚你们可能会很有印象,苻坚和慕容冲的断袖之恋,中间还叠了国仇家恨,囚禁虐恋等buff,应该没有人不知道这对。

就是这个苻坚建立的前秦,苻坚还是东海王时就和王猛一见如故,建立前秦后,采用了王猛的改革法,对前秦进行了彻底的汉化改造,帮助前秦短期内强盛起来。

王猛的改革在历史上也是重大意义的,当时整个淮河以北,基本都被北方游牧民族占据,没有开化的游牧民族是残暴的代表,可想而知当时的北方有多糟糕。东晋虽保有东南一隅,但颤颤巍巍,随时会被掀翻。

如果没有王猛的改革,千年的农耕文明可能就要毁于一旦了。所以王猛改革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变法改革之一。

刘晏和杨炎都是唐朝的宰相,杨炎只比刘晏小了十二岁,算是同辈中人。

刘晏疏通漕运,复兴经济,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元初年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

在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