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最想念的人(第3/7页)

怪爷爷不由分说先将两麻袋里千奇百怪的草药倒进池里,不多时那池水便染出了碧绿碧绿的颜色。那个绿,小五形容得就像彭师母园子里的正月葱、二月韭,“看久了人眼珠子都泛草香。”小五说,“别处没见过的,说它是‘绿’色都嫌糟蹋,‘绿’字太重了。”怪爷爷说那绿叫“萝碧”,非得绿得近乎透明,才当得起这个词儿。一面说,一面居然就把孙小六给扔进池子里去了。小五叫他这一扔,吓得差点儿没哭出声来,可她怪爷爷却笑了:“你让他泡着罢。小孩巴芽子家生来就有水性,不愁!”

那厢孙小六“噗通”一声掉进池子,“咕嘟咕嘟”喝了几口,先往下一沉,随即扑手打脚挣上水面,回脸朝他爷爷和小五嘿嘿一笑,露出才长出来的四颗门牙。小五放了心,可仍忍不住问道:“为什么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洗澡?”

“这孩子将来命途险恶,一辈子要受人欺负;打熬不过,说不定就得夭折,要不也落个死于非命。”

“死于非命”是小五生平所学会的第一个成语,怪爷爷解释给她听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活到老头子我这把年纪还不死,就是命;活不到我这把年纪就死了,也算是命。可是不论活得多么老、多么小,自己还不想死却偏偏死了,依我说就是‘死于非命’。”

为了不让倒霉鬼孙小六在不想死的时候就死掉,这怪爷爷想出了洗澡这一招。小五后来回忆这段往事给我听,我起初不太相信,哪能把一个出生才几个月的婴儿扔进草药池里一泡三天?当时孙小六没有死于非命才真的见鬼了呢。

也许是泡法不一样罢?照说把个活人往那样忽冷忽热,又泡着百把斤草药的水里浸上一段时间,人就跟一把泡菜没两样了。可是—小五说—比较奇怪的是那池子水。孙小六在池水里尽情嬉耍玩乐,一转眼便娴习了水性;不出一两个小时,其实已经玩儿得精疲力竭,却还不肯罢休,一翻两滚三打抖,靠着岸边便浮在水面上睡着了。怪爷爷当下露出安心得意的表情,对小五说:“成!一半个时辰他还醒不过来,咱们再去采些草药来。”

小五所说的一池子怪水就这么托着、捧着孙小六肥肥胖胖、结结实实的躯体,势如托、形若襁褓。等怪爷爷和小五祖孙俩出洞上山,采足两麻袋草药回来,原先一冷一热的两股活流冲涌之下,池水已逐渐恢复了说不上清、也说不上浊—然而越近透明无色—也就是浸泡草药之前的那种色度。显然,它的浮力也同草药有关,因为孙小六的身子已经明显地下沉了些许,不如方才初入睡时那样高高浮出。直到怪爷爷再将两麻袋草药倾进池中,“萝碧”染开,孙小六也醒了,大口吞喝着池水,就仿佛汲饮奶水米汤的一般。之后精神一抖擞,便又踢蹬拍打,戏耍起来。

在那三天之中绝大部分的时光,祖孙三人就是这样度过的。怪爷爷和小五饿了就另外摘些野菜、熟果吃,渴了就捧池子水喝几口,困了便在石穴或池边窝窝、躺躺。总而言之,孙小六当了三天鱼,怪爷爷和小五当了三天虫子。告诉我这些的时候,小五并不知道那三天澡洗下来,孙小六便如何不致死于非命了,可是她自己却练就了一身在我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的本事—她能辨识五百到八百种用之为食料、药材以及毒饵的野生植物,这一点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我来说原本可以只是雕虫小技,可是很久很久之后,在我根本不可能料想到的某个时空里,小五靠这本事救了我一条性命—不只是我,还有孙小六。除此之外,怪爷爷摘采草药的空闲还教给小五另外一门技术:辨认深深陷藏在普通山石里的珠宝。

是的。小五曾经跟我说过这么一段话:“所以我说,人也是一样,有的人呢有这个长处、有的人呢有那个长处;这些个长处那些个长处都藏在里头,旁人看不出来,自己也不知道,大都浪费了、可惜了。要是有那眼光好的,可以看得出人里头藏着的宝贝,就会知道:人人都是宝石,单看你拿不拿它当宝石罢了。”

这些,就是怪爷爷告诉小五的。我猜小五很从这段话里琢磨出一些她认为完全吻合于人生在世的什么什么情境的意思。听这话时她还是个没发育的小女娃,转告给我的时候已经是两乳尖尖、丰臀翘翘的少女。等到听孙小六说起摆阵这一套来,我已经二十五岁,小五当然也二十五了,我有好一阵没认真听孙小六说些什么,只觉得当年没好好把上小五,似乎是错失了一颗硕大的宝石。然而,即令你知道那是宝石,在错失它多年以后,仿佛也只能在假意不在乎什么宝石不宝石的伪装之下直把她当成一块平凡无奇的山岩而已—这样作想之际,其实我自己已然是顽石一方,上覆污沙烂泥,包裹着内在不堪一击的尊严。一片朽败,从里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