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一笑篇 第十二章 豪杰难测(第2/3页)

原来,宋氏家族一直以来都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制巴蜀、海南而独霸一方,继而图谋天下;一种是投诚大唐,以换取永镇巴蜀。

宋铮豪情壮志,欲学杨坚制霸天下。但是,李世民崛起异常快速,又拥有潼关之险,更取得了巴蜀武林的支持而占领了成都,令宋家争霸天下的计划屡屡受挫。

这一次年帮聚义巴陵,虽说是受了突厥人的鼓动,但是宋家也有自己的一份打算。

然而,宋家长兄宋牧曾经多次向宋铮陈述利害,让他放弃争霸天下的妄想。宋铮已经颇为意动,如今身在巴陵,只是静观其变,以决定去留。现在,唐兵势如破竹地破梁,而年帮数十万帮众竟然被一个毛头少年轻易散去,正是天意要宋家向大唐称臣,宋铮又能如何呢?

宋铮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天意如此,没及奈何。”他苦笑一声,对彭无望道:“小兄弟,不必再为年帮烦心,宋家决定听从红帮主主张,解散年帮。”

这时,春坛夏坛的坛众立刻鼓噪了起来,纷纷喝骂,大声道:“宋坛主万万不可屈服,否则我们拼死征战又为了什么?死去兄弟的血仇难道不报了?”

宋铮冷笑了一声,轻轻一挥手,秋坛数百名坛众非常有默契地围住了春坛夏坛残余好手,三、四个人围住一个,刀剑光芒几闪,那些残余的坛众立刻横死刀下。

彭无望目瞪口呆地看着宋铮,完全想像不出这么一个和善长者竟然冷酷至此。

宋铮看了他一眼,道:“小兄弟,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些人如果活着,必然对你我不利,杀之不可惜,你又何必惊讶。”

彭无望怒目一瞪,道:“我彭无望与你有所不同,这些歪理不讲也罢。”

宋铮修养极好,也不生气,接着说:“如今我就率领秋坛众人离去,向大唐投诚,小兄弟还要阻拦吗?”

彭无望看着他,良久,道:“宋先生从没想过只身一人闯荡江湖,过些逍遥自在的日子吗?”

宋铮看了看彭无望,道:“我眼中从十三岁就开始只有天下,从此再无其他。如今壮志成灰,只想故老家乡,江湖之美,再也无暇顾及。”

说完这番肺腑之言,宋铮仰天长叹一声,扶了扶腰畔的七星剑,率领着秋坛坛众离去了。

虽然如今的宋铮仍然前呼后拥,气派非凡,但是看在彭无望眼中,只感到他一身萧索,仿佛是孤零零地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荒凉无依的戈壁之中。

“天下……”彭无望喃喃地念着,环视满地面目狰狞的死尸,用力摇了摇头,叹道,“可怜。”

※※※

巴陵城陷入熊熊大火之中,梁朝都城四个城门有三个已经被攻破,激烈的巷战持续进行了三个时辰,李靖将军挺立马上,泰然自若地注视着自己的精锐部队突入城门,斩将夺旗,势不可挡地杀入了内宫之中。他知道,不出一个时辰,萧铣将会被五花大绑地押解出来。

他常常想像着会是自己哪一个部下抓住萧铣,献到他的马前。他喜欢看到这些士兵兴奋而充满期望的面孔,因为这些代表着大唐未来征服天下的希望。

不想立功的士兵,绝不是好士兵。而自己麾下的战士,没有一个不想立功的,甚至自己的每一句奖励,都会让他们拼却了性命去厮杀。如此的军队,才能永远保持如虹的士气。

李靖想起自己以前的一个马前卒,他在混战中一刀斩下王世充的大将段达的首级,兴高采烈地提着段达人头来见自己的样子,李靖至今记得。他当时立刻将这个马前卒连升三级,变成俾将,那个士兵高兴得哭了出来,还带出一大沱鼻涕。想到这里,李靖微微一笑。

就在这时,柴绍飞马赶到,扬声叫道:“李兄,天大喜讯!”

李靖回过神来,道:“什么事?”

柴绍笑道:“年帮数十万帮众一夜尽散,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他们了。”

李靖大喜,道:“这太好了,这些日子我一直在为此事担心,不知如何化解,如今竟然就此了结,真是太好了。”

柴绍道:“不但如此,四川宋家家主宋铮已经前来投诚,巴蜀、海南尽归我大唐版图。”

李靖用力一击掌,道:“天佑大唐,我辈何等幸运。”说到这里,他突然问道:

“不知道是什么人化解了此事?”

柴绍道:“我等你这个问题也有好久,这会儿才问,当真该罚。化解此事的居功至伟者,听说是救我出蜀山的恩人,青州彭无望。”

李靖一惊,道:“又是他?此人究竟是什么人物,居然有此通天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