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二章 另一起点(第2/3页)

假设「范轻舟」确如无瑕从「龙鹰」处听回来般,没野心,只寻刺激,爱玩命,那杨清仁和「范轻舟」间,压根儿没有利益冲突的问题,除非杨清仁要杀人灭口,不过那是「鸟尽弓藏」,当杨清仁坐上帝座后的事。现在再和「范轻舟」过不去,等于和自己过不去。

如龙鹰所料,此着一下子将杨清仁完全绝对地争取过来,暂时纡缓了给台勒虚云在旁鹰瞵鹗视的压力。

且大利追求无瑕。

在龙鹰心底里,他最大的恐惧非是宗楚客、田上渊,也不是杨清仁、香霸或洞玄子,而是台勒虚云和无瑕。

杨清仁心情复杂,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沉吟道:「这个位子并不易坐。」龙鹰道:「否则何用出动老兄你?不过,可以放心的是,一天在我们头上当皇帝的仍是李显,你的位子便稳如泰山,其他的,就要老兄去争取,设法换出老宗的人,至于韦氏子弟,多一双杀一双,他们永难得到军方的拥护。他奶奶的,比之武氏子弟,他们远有不如。」杨清仁探手搭着他肩膊,凑在他耳边道:「范兄,清仁真的非常感激,字字真心。」早在他举手一刻,龙鹰及时以「横念」改变体内经脉状态,避过一劫。

骗杨清仁较容易,若被他发觉体内真气压根儿非真气,又提出来和无瑕讨论,那龙鹰立即呜呼哀哉。

穿过被飞骑御卫重重把守的门关,进入养日厅前的小广场,立在台阶下的宇文朔、符太、宇文破、高力士和三个飞骑御卫副将级以上的将领,目光全往他们投过来。

高力士打恭作揖的迎上来。

两人止步。

高力士来到两人身前,以低至微仅可闻的声音道:「成事哩!只待正式颁旨,现时在争辩册立太子的事,非常激烈。」又向杨清仁恭贺。

不可能的事,终成事实。

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后,杨清仁心情之畅美痛快,可想而知。

宇文朔、符太等做戏做全套,蜂拥过来。

宵禁令于黄昏前取消,公告全城。

对政治本一窍不通的龙鹰,于今次的「争权夺位」,显现出充份的智慧。

最关键处,乃杨清仁「李唐子弟」的身份。自大唐开国以来,京畿重要的军职,特别涉及皇帝的安全,多任用皇族成员。至女帝,为改朝换代,将皇族险诛杀殆尽,李显登位时,几无可用的宗亲。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显起用李氏子弟,出任宫内重要军职,理所当然。像宗楚客般的「外人」,很难反对,只能从人选本身的才智、武功,提供意见。不过,宗楚客既对没有建树的韦捷毫无异议,于曾力抗两大老妖,又和龙鹰决战校场的杨清仁,惟有闷声不响。

韦后本是可在此事上作出反对的人,然而毁谕却使她陷于下风,尽显其盲目起用韦氏族人,用人惟私的缺点。兼之李旦、太平两大皇族巨头助阵,说不到几句,给李显拍板决定。

讨论得最激烈的是有关册立太子的事。

事情原本非常简单,不是李重福,就是李重茂,宗楚客偏以李重俊仍然在逃,李重福、李重茂未知有否参与叛乱为由,请李显将决定推迟。

宗楚客的话令李旦、太平生出极大反感,皆因感同身受,两人一被软禁,一被压迫,都非常不好过,于极无奈下瞧着韦宗集团肆无忌惮的清洗军内的李氏子弟,现在更将事发时不在京的李重福、李重茂卷进叛乱里,大动肝火。

争议正是环绕着太子的册立进行。

韦后在韦捷一事上痛失一着,大大影响她掌权大计,痛定思痛下,在太子之事上再不退让。更何况她有立安乐为「皇太女」的心。

「皇太女」此一可能性,在洛阳争夺太子之位时初现踪影,那时朝臣多视之为妄念,皆因前未有之。虽然,「女帝」的出现,早打破一切成规。

于韦后而言,假设得李显点头,冒天下之大不韪,立安乐为「皇太女」,等于她自己有半边屁股坐到龙座上去,「皇太女」正是为她的「第二代女帝」铺筑直登龙座的坦途。李显若去,一直垂帘听政的韦后,顺理成章替代夫君。

李显则采「范轻舟」之策,在右羽林军大统领一事上手硬,对册立太子之事上手软,以免在阵脚未稳前,遭韦宗集团反扑。

太子之事,在这样的争议下,暂且不了了之。

龙鹰、符太、宇文朔三人并骑离开大明宫。后者于政变后,首次回家。

在宫城、皇城,不宜于马上交谈,故三人纵骑而驰,出朱雀门,干舜恭候多时,四人遂在附近找了间食馆,吃晚膳,顺道为龙鹰洗尘,庆贺初战得利。

一边吃,宇文朔一边向干舜解释新的形势。

食馆颇具规模,分上、下两层,上层有包厢雅座,可眺望漕渠和皇城的景色,乃适合说密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