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接踵而来(2)(第2/2页)

他一直待在滇池边的卢园里,始终没有进入春城,这样对当地官府和军队的日常事务都不会有干扰。他撒出去的情报网不断把各种消息传送回来,却是千头万绪,彼此之间很难看出什么内在的联系。他稳坐书房,看着那些纷繁复杂的情报,强令自己学着分析研究。

其实他和他的搭档都是行动派,打仗是一把好手,对于案头工作实在是有些不耐烦,但在这方面他们也接受过全面训练,真要做起来并不是毫无头绪,只是需要耐住性子,有时候这也是一种考验。

当然,他能独自待着的时间不多,总有人络绎不绝地赶来求见。他基本都不会把人拒之门外,多半都会接见。

前来拜访的人很杂,达官贵人,士绅富商,文化名流,科学达人,等等,常常会有意外的惊喜出现。譬如,作为蔡松坡的友人前来拜会他的大画家齐白石先生。

这时的白石先生刚刚四十岁出头,正当壮年,外表瘦削清癯,气质高华飘逸,令人望之油然而之敬慕之心。

卢兆麟虽然是粗人,对于民国时期的几位大画家都是听说过的。在他的前世,偶尔也会在网络推送的新闻中看到,白石先生的画作都价值连城,拍卖价往往高达上亿元人民币。如今看到了真人,他实在是不能免俗,总不免有些小激动。

齐白石是依礼先送来拜帖的,蔡松坡利用职权给放在了最上面,卢兆麟一眼便看见了。他立刻回帖,表示随时可以会见白石先生。

与古今中外的那些名画家差不多,齐白石也是去世多年以后,其书画的价值才急剧攀升。此时的白石先生不过是凭着代人画画挣了一些画资,在湘潭老家买了百亩田地,盖了几间草堂,生活仍是比较清贫的。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却不断促使他出外游历,也是在去年的游历途中结识了蔡松坡。二人虽文武殊途,却性情相投,遂成为好友。如今他取道广西进入云南,得知蔡松坡就在春城,便过来与他相见,又听说卢兆麟手上有八大山人的真迹,便急不可耐地想要借来好好欣赏一番,也顾不得卢大公子是西南少帅,位高权重。

卢兆麟对于艺术家的天真无邪、安贫乐道和一心追求艺术真谛的优秀品质是有些了解的,也非常敬佩,此时见到一身书卷气的齐白石,自是肃然起敬。他不但拿出了卢园中珍藏的八大山人以及其他名人真迹,供齐白石随意赏鉴,更是以此为诱惑,说服他到蓉城去,在刚刚改制完毕的新式教育机构四川省官立高等学堂和四川师范学堂去当老师,教授学生美术课。

卢氏父子都很重视教育,中式和西式并重。仅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就新建了四川法政学堂、四川农政学堂、四川师范学堂、四川工业学堂、四川医学堂、四川存古学堂、四川外国语学堂,等等。

与此同时,卢昊苍还批准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五个国家的教会组织提出的办学申请,允许他们在蓉城创办一所中国西部最为“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目前,后世有名的华西协和大学已经在锦江畔破土动工,正在加紧建设。

或是综合性或是强调专精的高等学堂有了,但能够教书育人的教师则明显不足,为此卢氏父子真是拿尽了浑身解数,只要碰上文人名士或科学家、教育家,都会想尽办法吸引他们到蓉城去任教,为此不惜给出高于其他城市所有高等学府的待遇,包括堪比三品大员的薪水、属于文化区域的三进花园大宅、公共图书馆无限制借阅图书的资格、官立博物馆无限制品鉴欣赏临摹拓印馆藏之书画碑刻古董的权力、家中子侄免试免费入校就读的福利,等等。

白石先生果然大为动心。有卢兆麟再三表示的诚意,加上好友蔡松坡在一旁不遗余力地劝说,他基本没怎么考虑便欣然应允。

卢兆麟大喜,留他在卢园小住,一是便于他反复鉴赏喜欢的那些名画真迹,二是希望他能给自己留下几幅墨宝,无论尺寸大小,都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