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斯星纪事(第3/8页)

大明的预言竟然兑现得如此之快,以任何人都料想不到的方式发生了。也许他发现了什么,然而没有留下任何线索,除了几个潦草的字迹。

凯接入通讯。

“杜鸣,我看到了大明的文件。”

“有什么发现?”

“刺榕和地上桉属于同种生物,组织切片也已经证明了这点。我想这个可以理解。”

“另外呢?他在刺榕上边划了叉,还有高地蚁和人类也被写在上边。”

“我不知道。如果他早点和我们谈谈,也许我们能理解。”

“可能太仓促了。”

凯沉默一会儿,突然她想起了什么,“你附近有X605吗?”

“我不知道,让我看看……型号是X605。怎么了?”

“这台机器和甲烷层的监视网络相连,你可以打开监控器看看,也许能发现什么。”

“好的,我试试。”

杜鸣用了三十分钟阅读机器的使用手册,终于搞清了几个关键步骤。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打开X605的监视屏幕,切换了几个监视器后在某一个画面上停下来,仔细调整对焦。设置在遥远高处的摄影镜头忠实地传播着画面。画面里,高地蚁排成整齐的队列匆匆前进,仿佛训练有素的队伍正赶赴战场,远方是一个模糊的黑点,依稀是一个高地。

报警声打断了杜鸣的进程。氧气存量只剩三分之一。

杜鸣接通凯。

“我的氧气不够了。我把机器设置成远程操作,你来控制。”

“好的,没问题。”

“这些高地蚁到底要干什么?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异常,试试看能不能弄明白。”

“好的,把机器交给我。”

“我去打开SOS求救,然后回去。”

“小心点。”

SOS系统并不复杂,“千里眼”有着数十个蜂窝般的小房门,其中一个房门用醒目的红色标志着SOS。打开房门,摁下星际求救,一台精密而功率强大的仪器输出信号,同步静止卫星开始反复广播。

事实上,没有什么人会来进行拯救。除了塔后城,这个星球没有别的城市。杜鸣并不奢望能得到拯救。然而,人总是要做些什么才对,因为坐以待毙总是不甘心的,而且,他可以用这个来暂时安慰凯。

下一个屋子是空气质量检测中心。杜鸣犹豫了一下,推开门走进去。他尽量快地找到了一台终端,让它打出空气质量分析报告。

一条红线颤颤地画出氧气含量变化,在凌晨五点的位置,曲线陡然下降,十分钟内从百分之二十下降到不足百分之一,并持续了两个小时,在七点二十的位置,曲线开始以每十分钟百分之二的速率上升。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后,颤颤地走着水平曲线。杜鸣惊讶地看着这样一条曲线,两个小时的缺氧窗口,杀死所有的人之后恢复正常。没有任何其他气体成分加入,仅仅是氧气消失不见。看起来就像一场谋杀。

此刻的空气已经恢复正常。杜鸣将信将疑地屏着呼吸,打开面罩,小心翼翼地呼吸两口空气,感觉一切正常。然而他不敢脱下密封服,谁也不能保证这种灾难不会再发生。他拿出头盔耳机,接通凯,“空气正常!我拿掉了头盔。”

“什么?”

“空气现在是正常的,但我们曾经历了一个缺氧的时段,从早上五点到七点。”

“仅仅两个小时?”

“对。”

“简直不可思议。”

“看来并不是气象原因,也不可能是地理现象。如果是地理现象,没有理由氧气消失了还能够恢复,这个星球的物理化学过程再奇特也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可逆过程,这不是实验室。总有某种东西在控制这个过程。”

“你怀疑刺榕?”

“我不知道,也许别的什么,但是我认为看起来像生物的动作。”

“你是说刺榕?它夺走了空气中的氧,杀死了我们所有的人?”

每一道沟壑里都生长着刺榕。这种蔓藤状的植物仿佛盘根错节的虬根,密密麻麻地遍布整个悬崖。一些气根从主干上长出,垂挂在空气里,一丛丛一簇簇,让整个悬崖从远方看来仿佛深红的毛绒壁挂。

刺榕是生命奇迹。最浅的沟壑深度也在两万米以上,刺榕却能够密密麻麻地从崖底一直生长到接近甲烷层的地方。它用出芽的方式繁殖,整片悬崖就是一株刺榕。人类在五十年前来到土斯星,发现了沟底的氧气层,开始建筑塔后城。城市就在刺榕的环绕中建成,走在街道上,虽然各式各样的培养植物充斥街头,却仍旧到处可以见到刺榕的踪迹。一些隐蔽的角落,总会有刺榕的刺芽冒头。

两年前,有人注意到,刺榕能够在它的须根里聚集氧气,须根内部的氧气浓度通常是外界浓度的三到四倍。这个发现引起了关注,吸引了资金。一个专门研究刺榕的科研小组成立,凯是其中的一员。两个月前,凯以植物学家的身份加入了土斯星生态研究课题,负责刺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