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完整的因果链(第3/5页)

“永恒时空里有一些人——我不是说所有人,或者很多人”,他扫了一眼忒塞尔疲惫的面容,其他人却微微聚拢过来听,“不过总还是有一些——对时空哲学很感兴趣。或许你能给我讲讲。”

“您是指时空旅行悖论吗,长官?”

“好吧,如果你想用这么华丽的词汇表达的话,是的。不过当然了,不只如此。还有现实的本质问题,现实变革的宏观能量守恒问题,诸如此类。现在我们这些人身处永恒时空,早已知道了时间旅行的奥秘,不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但你那些身处原始时代的人们却对时空旅行毫不知情。他们对这些事有什么看法呢?”

忒塞尔的咕哝声从桌子那头飘过来:“又给人下套!”

不过申纳没搭理他,继续问道:“你能回答我的问题吗,技师?”

哈伦答道:“原始时代的人,实际上对时间旅行没什么想法,计算师。”

“觉得时间旅行不可能吗,嗯?”

“我想是这样的。”

“连一点可能性都没猜想过吗?”

“哦,这么说的话,”哈伦不太确定地说,“我相信在一些地摊文学作品中,会有某种程度的猜想。我对这个领域不太熟悉,不过我相信有个主题常常会出现,就是某人会回到过去,杀死自己少年时代的祖父。”

申纳看起来非常满意。“妙!太妙了!如果我们事先假定现实是一成不变的,最起码这个故事就表达了时间旅行的基本悖论,对吗?我敢肯定,你那些原始人,从来就把现实当作恒定不变的。我说得对吗?”

哈伦没有立刻回答。他看不出来这段谈话的目的何在,也不知道申纳的真实动机是什么,这让他有点焦灼。他说道:“我没有十足的把握回答您这个问题,长官。我相信,那些人曾经提出过许多猜想,或许包括了现实演化路径可调整,或者平行时空的概念。我没有把握。”

申纳脸色一沉。“我肯定你搞错了。你肯定是被自己学到的现代知识所干扰,最后脑子也糊涂了。不会的,没有时间旅行的实际经验,现实的可变性绝对不会出现在人类的脑海中。比如说,为什么现实会有惯性呢?我们都知道它的确有。对现实发展作出调整的变革行为,必须在程度上达到一定的量级,变革才会真正被触发。即便如此,变革后的现实在演进过程中总还带有一种回归原始路径的倾向。

“比如说,假使575世纪发生了一次变革。现实发展的路径差异度会越来越大,直到某个时间点,比如600世纪。过了这个点,偏差幅度会逐渐减小,直到另一个点,比如650世纪。从这个点以后,前后两个现实不再有任何差异。我们都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但我们当中谁知道原因是什么呢?直觉告诉我们,任何现实变革只会让现实演进的路径越走越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无限偏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换个角度来说。我一向听人说,时空技师哈伦是个天才,可以在任何形势下找出最小必要变革的节点。我敢打赌,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是如何作出判断和选择的。

“想想原始时代的人们有多么可怜无助。他们不理解现实的真实面目,所以才会担心某个家伙回到过去杀掉自己的祖父。我们换个更简单、也更可能发生的事件吧,假设一个人回到过去,遇到自己……”

哈伦高声问道:“一个人遇到自己会怎么样?”

哈伦打断一名计算师的话,是非常失礼的行为。他的音量、语调使得这种冒失的行为更加不成体统,所有人的谴责目光都转到他身上。

申纳冷哼一声,恢复了训练有素的刻意的礼貌声调。他回到了自己被中断的话题,同时又避免直接回答那个粗鲁的问题:“这样的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我们可以将物理时间上比较靠前的那个他,称为A;物理时间靠后的他,称为B。第一种情况,A和B谁也没发现对方,或者没有做任何可以明显影响到对方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相遇,后果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种情况,较晚的那个他,B,看见了A,但A没有看见B。这种情况也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因为B看见A,只不过是看见了他自己早已知道的事,不会引发新的事物。

“第三和第四种情况分别是,A见到了B,但B没看见A,以及A、B相互发现彼此。这两种情况中,真正麻烦的点都在于A看见了B。一个处于较早时间状态的人,看见了未来的自己。他会发现,自己至少可以活到B目前的年纪,做出B目前的举动。而一个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未来,哪怕是最粗浅的了解,他也会因为这个认识而做出一些举动,从而改变自己的未来。然后在改变之后的未来中,B不会回到过去与A相见,或者至少不能让A看见B。在新的现实中,过去那个被改变的旧现实就无从出现。A永远不可能见到B。同理,在任何可能导致时空旅行悖论的情况下,现实都会作出调整,避免悖论发生。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时空旅行悖论是不存在的,永远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