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第2/2页)

“这个三超一合格,小林来解释一下?”老厂长拿着林蚕蚕的新活动计划书,赞许地点头。

林蚕蚕从胡英姿身侧的座位站起来,半点也不见怯场,“三超,是指产质量超计划指标,重点任务超前完成,利润实现超三百万,一合格则是指出厂产品复检验收合格率提升百分之十。”

话音一落,厂办各领导,以及车间领导都凑到一起窃窃私语。

这生产任务年年赶,时时赶,但也没有定过这么高的目标的。

“这,会不会太好高骛远了一些?”立马就有保守的干部提出异议。

林蚕蚕示意他们打开文件的第二页,上面有林蚕蚕对厂子产能做的分析表。

做表是林蚕蚕的长项,但因为没有电脑,这项工作比上辈子要复杂得多,需要手动制图制表,还要核查校验,在做到一止了然的同时,误差尽量要小。

算产能是有公式的,但在座的领导,除开科研型领导,文化程度都不算太高,但即便是科研型领导,对未曾接触过的领域,未必一触即通。

除了计算得出的数据,还有影响生产能力各因素的分析,无论是从产品还是人员,包括设施、工艺,以及组织运作方面,都给出的具体的数据和可行性建议。

有之前魏敢的提醒,林蚕蚕做事时很注意分寸,每一步都尽量走得稳当。

资料里所有运用的公式,都不是后世才有的,现在就有据可查,只是运用得少而已,而所有的计算数据,都是基于厂资料。

林蚕蚕这段时间一直在跑厂办、厂资料室和厂图书馆这几个地方,且资料下面都有标准,参考那本相关书籍。

资料上的每一个字,都能看出林蚕蚕的用心,和为此付出的努力。

所以,哪怕她表现的出来的谈吐和能力,都远超她的年纪和学历,却半分都不显得突兀。

“这个单台设备产能是什么?”有车间主任发问。

林蚕蚕都不用翻资料,因为资料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她亲手写下,数据是她亲手计算验算得出来的。

“各车间加工的零件并不是单一品种,数量加起来过百种,零件与零件之间,不论是形状还是大小都不同,制作工艺及时长都不一,这里就不能就产出量计算,只能采用设备能提供的有效加工时间来计算,称为机时。”林蚕蚕侃侃而谈。

“这里是有公式的,年制度工作时间……”

“计算生产能力是做好生产能力规划工作的必须步骤,能让我们更好地突破生产瓶颈,合理利用过剩环节,科学合理地规划工作。”林蚕蚕话音落下的同时,各位领导也合上了手里的资料。

林蚕蚕跟着胡英姿走出办公室,胡英姿看着她,又是骄傲又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你这小同志倒是很会藏拙啊。”后勤主任看着林蚕蚕,心里只觉得后生可畏。

现在会议室里,所有厂主要领导,以及车间干部都留了下来,正紧锣密鼓地开着会。

他们后勤大概也就能松快这一两天了,接下来是有得忙啊。

林蚕蚕谦虚地笑笑,乖巧地站在胡英姿身边。

“嫉妒我慧眼识珠啊。”胡英姿笑着道。

后勤主任连连摇头,笑着恭维道,“确实是这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话恭维到了地方,胡英姿闻言立马笑了,双方互相恭维了几句后,后勤主任就赶紧走了,他得赶紧先回部门开个小会,紧紧发条才行。

等人走远了,胡英姿才看向林蚕蚕,温声道,“能给我说说,突然改变想法的缘由是什么吗?步子迈得这样大,不像你之前的风格。”

“想在某些事情上,有拒绝的权利。”林蚕蚕道。

胡英姿闻言愣了愣,大概能知道是什么事情,微叹了口气,拍了拍林蚕蚕的肩膀,“开弓没有回头剪,好好做,别让人看笑话。”

林蚕蚕点头,她应该庆幸,这时候大部分的干部,一心都是为国为集体的,只要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集体和工厂,就有破斧沉舟的勇气去改革。

……

会议后的第三天,老厂长亲自找林蚕蚕谈了话,想让她主持部分工作,被林蚕蚕委婉地拒绝了。

她是想走得更高更远,但不想当靶子。

林蚕蚕很谦虚地表示,她只会纸上谈兵,具体方向还需要厂干部和广大职工把控,做为工会干事,她会做好相关工作,紧密开展活动,为大家摇旗呐喊。

老厂长看林蚕蚕的目光意味深长,最后她还是点了头,不过林蚕蚕虽然没有被老厂长要走,但还是被破格提拔,升了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