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走向废土(下)(第2/4页)

与之相比,西海岸某个港口城市升起了太阳旗这种小事情,就完全不值得太多的关注了……

……

一九四九年九月,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塔科马港

塔科马港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普吉特海湾南端,地理位置约在西雅图和州府奥林匹亚之间,曾经是该州的第三大城市。而到了西雅图和奥林匹亚,均已挨了苏联人的原子弹,被核爆成了一堆辐射废墟的此时此刻,它更是成为了华盛顿州的第一大城市,以及整个美国本土最安全的天然避难所之一。

——因为,在仿佛裹挟着辐射尘埃的秋风之中,一面鲜艳的太阳旗正在塔科马的市政厅屋顶上飘扬。

从两个月之前开始,塔科马港就成了美国本土第一座被外国侵略者占据的城市。

对此,塔科马港的美国本地居民总体上表示心情淡定——被随时可能降临的核爆给吓了这么久,如今虽然成了沦陷区,感觉挺不爽,但好歹是不会再被苏联核弹一发入魂,至少是能够在家里睡个安心觉了。

——虽说美国人天生桀骜不驯,但当年被英军入侵的时候,占领区的美国人似乎也没怎么全民玉碎……

而且,即使某些激进的家伙敢跳出来闹腾,日本人的刺刀也是一向专治各种不服,什么“连坐法”、“互相告发”、“宵禁”、“戒严”之类的招数都玩得很溜。在日本占领军一口气处决了两百多号“不法分子”之后,塔科马港的秩序就稳定了下来,甚至还有其他地方的美国人在闻讯之后,专门赶来塔科马港避难。

此时此刻,塔科马港的新主人,本世纪第一位踏上北美大陆的亚洲入侵者,日本陆军美洲远征军司令官辻政信中将,正翘着腿坐在市政厅的一间办公室里,无所事事地翻着几本缴获的英文书刊。

自从登陆和占领了塔科马港之后,日军基本没怎么打仗,除了分派人手巡逻和执行戒严令,就再也没有更多的行动了。虽然辻政信中将本人依然跟过去一样雄心万丈,但他手底下的所谓“美洲远征军”,总共只有两个缺编严重的步兵大队和一个在本地招募的日裔治安军大队,哪怕算上文职和杂役,满打满算也不过四千余人——凭着这么少的一点儿兵力,想要在偌大的北美洲开创出什么功业,根本就是一桩不可能的任务。

不过,在这场世界大战行将进入尾声的时候,日本战时大本营之所以派遣辻政信中将带着这么一小股兵力来北美,原本就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为了救援“陷落在美国受苦的日本同胞”……

事实上,日本对美洲的移民,开启得很早,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就已经有一些日本人和那些修筑美国铁路的华工一起,来到了美国的土地上。到了二战时期,最初的那一批日裔移民已经在美国繁衍了好几代。

结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整个西海岸都是一片人心惶惶,一时间全美国都在传言:是渗透到美国的日裔“第五纵队”向日军提供了准确情报。愤怒的美国人都把火气撒在日裔美国人。一时间,警察四处抓捕所谓的“日本间谍”,也许是受了好莱坞间谍片和侦探小说的影响,对日本人搜捕之风愈演愈烈,最后发展到大规模迫害日本血统的美籍侨民身上——虽然这些居住在西海岸的美籍日本人,大部分都是在美国的土地上出生,已经是“二世”甚至“三世”,很多人干脆只会说英语,连日语都不会说了。

但是,狂怒之中的美国人根本不管这一套,人人都在叫嚣,不能让这些“间谍”、“无赖”、“敌人的帮凶”和“坏人”继续再在美国城市呆下去了。在美国的日裔移民顿时成了美国的“犹太人”,既不能参军,又不让做工,商店早被封闭,银行存款亦遭冻结。一个个如惊弓之鸟,互相挤成一团,等待着塌天灾祸降临。

再接下来,在1942年1月,美国战争部正式勒令所有五千名日裔士兵强制退役。1942年2月19日,罗斯福总统颁布第9066号行政命令,要求日裔移民卖掉房子和生意,到指定地点报到,统一安置。国民警卫队和警察立刻出动,挨家挨户地砸开了日裔移民的家门,交给他们一份“最后通牒”:限二十四小时内迁离西海岸的大城市,强行迁到西部荒野和沙漠之中的十个集中营,如果逾期不至,则予以强行拘捕……结果,由于黄种人在白人眼里似乎都是一副模样,而且负责办事的美国警察和国民警卫队成员办事也很毛糙,以至于很多中国人和印第安人也被莫名其妙地抓进了日裔敌侨集中营,被误抓者的总数据说多达一万人……

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塔科马、奥林匹亚等沿海地区城市的日裔移民,被安排到了一个名叫卡尔维尔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卡尔维尔位于华盛顿州的东北角,偏僻荒蛮,野狼出没。冬天里大风呼啸、飞雪漫天,夏天只能种一季庄稼,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这些华盛顿州的日裔移民在美军的监视下,只带了随身行李和衣服,被卡车送进卡尔维尔集中营,从此住在简易木房里,共用浴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尽管如此,许多人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背诵对美国效忠的宣誓词。许多日裔移民还表示,尽管政府如此苛待他们,他们仍旧忠于星条旗和这片叫做“祖国”的土地。甚至主动报名要到工厂或战场上去为美国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