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新月旗坠落(下)(第3/4页)

那名参谋答道,“……根据航空侦察,这支前来救援的美国舰队,共有一艘轻型航母,一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和两艘快速运输船,此外还有三艘原本待在爱琴海的土耳其老式炮舰,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还算好,这点兵力还不算多,黑海舰队应该能够对付的了!实在不行还有我们的俯冲轰炸机。”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揉着额头叹了口气,“……既然美国佬硬是要挤进来,那么就不用让他们再活着回去了……不过,盘踞在伊斯坦布尔的顽敌也必须要尽快解决掉,否则一旦拖得久了,肯定会有更多的麻烦。让前线机场准备特种毒气弹!只要风向合适的话,就对伊斯坦布尔市区进行饱和轰炸!”

于是,在色雷斯平原的前线机场,苏联地勤人员打开了被锁得严严实实的秘密仓库,用小车推出一枚枚画着黄黑色骷髅头图标的特种航弹,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安装上轰炸机的挂弹架和机腹……

——如果说三战跟一战和二战相比,有什么最显著的差异的话,那就是交战各方的骑士精神彻底荡然无存,道德下限进一步屡创新低。不仅美苏两大超级强权的原子弹遍地开花,在欧洲和亚洲种了数不清的蘑菇云,将一座座历史名城化为辐射废墟。毒气也不像一战那样仅限于前线阵地争夺战,而是被普遍用于轰炸敌方城市和屠杀平民。就连制造瘟疫的细菌武器,这个更加惨无人道的玩意儿,也有了被大规模使用的征兆。

所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很平静地下达了对伊斯坦布尔进行无差别毒气战的命令,而苏联空军也不孚众望地做到了连续不断的大规模准确投弹,让这座不屈的城市被塔崩毒雾覆盖了整整两天两夜,成功消灭全城三分之二的人口,从而大幅度“软化”了土耳其人的抵抗,基本实现了对这座城市的完整接收。

与此同时,那支勇敢闯入马尔马拉海的美国支援舰队,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最后末日……

……

昔兰尼加(班加西),托卜鲁克军港

被临时充作指挥部的“威奇塔”号重巡洋舰上,艾森豪威尔上将皱着眉头在看最新收到的电报。

总的来说,基本都是坏消息——前有敌军压境,后有内院失火。

在得知苏联对土耳其宣战的消息之后,艾森豪威尔上将不顾自身处境艰难,硬是从埃及集结了一支舰队,装了些军火弹药赶往伊斯坦布尔,希望能够帮助土耳其人,尽可能久地把苏联海军堵在地中海门外。

没想到土耳其人崩溃的速度远远超出预料,在美国舰队抵达伊斯坦布尔之前,苏联黑海舰队就已经突破博斯普鲁斯海峡,在伊斯坦布尔的港口外以逸待劳——美军被迫用一艘重巡洋舰对轰苏联人的三艘战列舰,用一艘轻型航母对抗苏联人的岸基航空兵……除了自寻死路之外,实在找不到更加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结果,一场短促的激战下来,旗舰塔斯卡卢萨号重巡洋舰负伤搁浅后被俘,圣哈辛托号轻型航母战沉,运载援助物资的两艘巴西籍快速运输船,很干脆地选择挂白旗投降,随行的三艘驱逐舰也沉没了两艘。

剩下最后一艘驱逐舰安东尼号,总算是勉强逃出了战场,在马尔马拉海南岸的班德尔马港,汇合了因为轮机老化、航速极低而姗姗来迟的三艘土耳其炮舰,但随即却发现自己被切断了后路——就在伊斯坦布尔海战爆发的同时,苏联人动用一个师的空降兵,奇袭达达尼尔海峡东岸的恰纳卡莱,夺取了土耳其人在海峡东侧的炮台,并以最快速度向海峡内大量布设了水雷,从而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让倒霉的安东尼号驱逐舰被困在了总面积只有1.89万平方公里,大小还不如很多淡水湖泊的马尔马拉海之内,再也无路可走。

面对安东尼号驱逐舰发回来的请示电报,艾森豪威尔上将一时间心头无名火起,真的很想下令让他们火速起锚,再次直航伊斯坦布尔,对苏联舰队自杀性进攻,轰轰烈烈地死在那儿算了。但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还是让他们在班德尔马港自沉战舰,然后伺机走陆路穿过小亚细亚半岛,在土耳其南部港口寻找船只,自行回埃及归队——毕竟熟练的水手现在也已经变得很珍贵了。在美国海军连续全灭了多次之后,虽然以美国的庞大工业实力,崭新的舰艇可以很快生产出来一大堆,但合格的海员却根本来不及培养,很多新服役的战舰上,甚至连一个会用六分仪的人都没有,只会跟着前面的战舰走,单独行动就铁定要迷路……

再接下来,苏联人就向全世界公开通电,宣布已经顺利夺取了伊斯坦布尔——很显然,势单力薄又吃了一大堆原子弹的土耳其人,已经再也阻挡不住苏联红军的脚步。接下来要不了几天时间,苏联红海军的大舰队就要从土耳其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东西对进,夹击和消灭艾森豪威尔这条釜底游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