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种太阳(上)(第2/3页)

如今的大不列颠岛上,除了核污染、辐射病,就是饥荒,暴动——在这个年代,因为能够依靠海洋贸易,源源不断地输入来自北美的小麦,来自南美的水果,来自印度的稻米和香料,以及丹麦的牲口,挪威的海鱼……英国本土的食品自给率只有百分之三十。虽然自从对纳粹德国开战之后,因为丘吉尔内阁实行严格的战时配给制度,大幅度地压缩了粮食浪费,再加上战时的各种农业生产运动,英国在四十年代的粮食自给率有所提升。但随着苏联核弹的遍地开花和英国工业的土崩瓦解,英国农夫没有了化肥和农药,还有不少土地和水源被核弹污染,明年的农作物产量势必沦为一个悲剧,全国饿死冻死一半人口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更何况,由于储存粮食的港口城市被核爆大批摧毁,能有多少人活到下一次庄稼收获的时候,也还是个未知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斯大林真的贪图一个占领不列颠的虚名,派遣大批苏联红军渡海上岛,那么这几千万嗷嗷待哺兼满腔怨恨的英国平民,就成了苏联人的负担。占领英国本土的苏军,不仅要花费大量粮食、药物、燃料等物资,来养着一群时刻想要报复自己的人,还得在英国打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治安战,替英国政府清剿那些在社会崩溃之后到处游荡的打劫团伙,以及占山为王、割据地盘的匪帮……甚至为了能够把援助物资送到英国各郡,还得替英国人修复被核爆毁灭的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怎么看都是吃力不讨好。

更何况,没有了伦敦、牛津、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的英国,又还能剩下些什么值得占领的地方?

所以,在克里姆林宫方面看来,至少在打赢三战搞垮美帝之前,这些英国佬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这样一来,由于得不到苏联方面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之内,大英帝国的高傲公民们,估计还要再继续享受一阵子天天吃老鼠啃树皮的绿色环保人生,经历几个月到几年为了一口面包而互相厮杀的浴血生涯,把曾经秀美优雅、风光无限的英格兰乡村,打得尸横遍野、狼烟滚滚。

直到大不列颠岛上的剩余人口数量,跌到了本土粮食产量能够自给自足的程度,同时又在激烈的混战之中角逐出一个或几个能够重建秩序的军政强者,或者撑到苏联人彻底打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并且有余力和动机干涉不列颠乱局之后,这个岛国才能逐渐稳定下来,再一次恢复生机——当然,大英帝国制霸七海的豪情壮志,威压欧陆的凛凛雄风……这一切曾经的光荣与伟大,就都注定只能随风而逝了。

……

另一边,法国人倒是兴致勃勃地派了一个步兵师,渡过海峡登陆多佛尔——因为多佛尔港距离法国海岸实在太近,苏联方面将这座城市划出了核打击目标名单,但这支法军在轻松进驻多佛尔之后,随即就苦恼地发现,自己被数十万乞讨食物的英国饥民给团团围困了。此外,还有大批饿慌了的英国难民,居然划着小艇、渔船,木筏,甚至是汽油桶和门板,渡过英吉利海峡涌入法国,仿佛是一场逆向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难民潮,措手不及的法国人是阵脚大乱、焦头烂额,面对着数以万计的英国难民,一时间杀也不是,关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如今的法国也是战火方熄、民生凋敝,用遍地废墟、处处饿殍来形容也不为过,而且巴黎还刚刚挨了一发美国核弹,哪里有多少余力来救济这些海峡对岸的敌国之民?

总之,针对这些渡海涌来的英国难民,法国北部沿海发生了许多民间暴力冲突,期间出现的种种黑暗血腥残酷之事,实在是多得难以统计。到了事后,有关部门也只能一夹一掩,睁一眼闭一眼地就这么混过去了。

再接下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无条件投降通电,在西班牙战场的英国远征军之中,也激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些部队之前从荷兰败退到法国,又从法国败退到西班牙南部,背后的直布罗陀又挨了两发原子弹,本土的军火物资供给也随之断绝,军心士气早已跌落谷底。此时有了下坡的台阶,就如释重负地纷纷投降了。

与此同时,因为背后靠山的崩塌,“西班牙反动政权首领”佛朗哥将军也走向了穷途末路。事实上,由于之前“邀请”美军核爆马德里的缘故,他的名声在西班牙国内早已败坏殆尽,说是骂声如潮、众叛亲离也不为过——虽然佛朗哥其实并没有做出过这样等同于政治自杀的蠢事,但无奈美英两国为了推卸责任,都把黑锅往他头上甩。等到支援他的英军大批投降之后,面对着彻底绝望的局势,佛朗哥麾下的西班牙部队也随之全面失控,接二连三地易帜倒戈。各地市民更是纷纷竖起红旗发动武装起义,唯恐一旦迟了就有核弹临头……无奈的佛朗哥只得率领少量嫡系部队,挥泪告别祖国,渡海撤退到了他最初起家的西属北非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