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被染红的列岛(上)(第2/3页)

对着一脸傲慢的哈尔西上将,赫尔国务卿毫不客气地讥讽道,“……您在这两个月里屠杀日本平民的效率,已经足以让希特勒都为之羞愧了!之前的广岛是日本陆军的集结地,神户是日本的造船工业中心,轰炸它们还有些道理,可轰炸京都又是为了什么?还大量使用了新型的神经性毒气弹!你在日本难道是把毒气当成常规武器来使用了吗?你知不知道这会给白宫接下来的政治劝降任务带来多少麻烦?”

虽然国务卿先生说得如此声色俱厉,但是哈尔西上将却抱着胳膊,一脸无所谓的表情。

要知道,哈尔西可不是被吓大的,他出身于祖辈吃风饮浪的航海世家。其父威廉·哈尔西上校是当时美国海军中最优秀的舰长之一。老哈尔西在大西洋、地中海和加勒比海有一连串光荣的服役记录,并乘“堪萨斯”号巡洋舰完成了“大白舰队”的环球航行(二十世纪初美国海军主力舰队进行的一次环球航行,因舰身漆成白色而得名。)。而眼前这位小哈尔西也深得家学渊源,在战前就是美国海军中名气最大的军人。他干过鱼雷艇、驱逐舰和巡洋舰,从海军准尉一直爬到海军上将。他的蛮勇、无所畏惧和富于攻击精神,使他在军中一直深孚众望,水兵们亲切地叫他“蛮牛哈尔西。”早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际,看着浓烟四起的战舰残骸,哈尔西就公开发誓:在打完这场大战之后,“只有在地狱中才能听到日本话。”

就跟麦克阿瑟很认真地发誓要回到菲律宾一样,哈尔西上将的这句誓言也是认真的。

而现在,他终于可以实现誓言,尽情地把数十万、数百万会说日本话的灵魂,给统统送进地狱里去了!

所以,对于赫尔国务卿的无端指责,哈尔西表示自己这个老粗“蛮牛”根本不屑一顾。

“……国务卿阁下,很遗憾,我并不认为自己的作战指挥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首先,我不是历史学家,对东方的古代文化也缺乏研究,并不觉得京都那座城市有多少特殊的价值。其次,那座名为京都的城市里,虽然确实是既没有军事工业,也没有正规军驻扎,但却被一小撮最狂热的日本激进派军国主义分子所盘踞。这些家伙的军事实力固然是微不足道,但在控制了日本的旧首都之后,他们对日本社会的政治影响力却非同小可,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加以扼杀,就有形成抵抗力量核心的危险。为此,我军需要以最快速度对京都进行打击,以显示合众国的战争决心。然而京都并不靠海,无法实施两栖登陆作战。从地面推进,路途又过于遥远,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大规模战略轰炸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更何况,这场轰炸非但没有激起日本人的更多敌意,相反还成功瓦解了相当一部分日本人的战斗意志。”

他得意洋洋地取出一叠电报,“……就在京都大轰炸之后的七十二小时内,福岛县、茨城县、高知县、长野县、静冈县、冲绳县、群马县、埼玉县、奈良县、和歌山县和山梨县的地方当局,都相继发出公开通电,或者派遣使者,表示愿意接受日本国临时政府的领导,向我军无条件投降。再加上之前已经被我军控制的宫城县、东京都、神奈川县、横滨县和千叶县,整个日本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放弃抵抗了。”

看到哈尔西手中的一叠投降电报,原本还想要发作一通的赫尔国务卿,顿时不由得语塞。

而麦克阿瑟元帅更是拆台似的鼓起了掌,“……啪啪啪!亲爱的威廉,不得不承认,你干得很棒!真的,太棒了!对待日本人就是绝对不能有半分客气,只有用死亡的恐惧才能让他们学会说人话!”

正在这个尴尬的时候,又有勤务兵送来了咖啡和一份新的电报。哈尔西随手接过电报纸,展开一看,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更加得意:“……先生们,我这里又收到了一条好消息!日本帝国的经济中心和第二大城市,拥有三百五十万人口的大阪府,现在也主动向合众国的军队敞开大门了……”

看着哈尔西的大棒政策如此效果显著,原本还想劝说哈尔西不可一味滥用蛮力,而要适当怀柔的赫尔国务卿,终于不得不选择了闭嘴,在内心中开始承认,日本人很可能确实是存在严重的受虐倾向,需要用带刺的长鞭才能跟他们好好说话……而麦克阿瑟元帅则已经急不可待地跟哈尔西商量起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现在我军的最大难题是地面兵力不足,道格。整个远征舰队只带了一个陆战二师和少量杂牌陆军,光是弹压千岛群岛、横须贺和仙台港的占领区,维护几个机场的安全运转,就已经快要到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