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一样的二战(中)(第4/6页)

但是,丘吉尔毕竟不是真正的圣人,他在战争期间也没忘了以权谋私,并且做了很多愚蠢荒谬的决定,每一个决定都给国家造成了恐怖的损失,让不列颠帝国的臣民白流了无数的鲜血。这些事情每一个英国人都看在眼里,只是不敢出头发言,而是默默地记在了心底。一旦战争结束,国防法的相关条文失效,那么积攒了无数怨气和仇恨的丘吉尔,很可能就会立即被扔下神坛,踢出政府,甚至踢出政坛——并非是英国人太过于忘恩负义,而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丘吉尔昔日种下了什么因,最终就会收获什么果。

或许也是出于这方面的隐约预感,丘吉尔在纳粹德国倒台之后,才会不顾一切地坚持与苏联为敌,继续维持国家的战时状态……然后给不列颠带来了更加可怕的毁灭性灾难。

此时,虽然战时状态还没有结束,但丘吉尔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屁股底下正在燃烧的火焰——“……你在这里坐得太久了,什么好事也没做。喂!滚开吧,我们不要你了。”这是克伦威尔的名言。是他针对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僚们时所说的。几年之前,正是丘吉尔将这些话送给了前任首相张伯伦先生。而在今天的报纸上上,某些该死的记者居然原封不动地将这些话砸回给了他,让丘吉尔的心里就像被针刺着一样疼痛。

对于这样的责骂,丘吉尔感到十分委曲。自他出任大英帝国首相以来,面对国内国际的复杂局面,面对这个战火纷飞的残酷世界,为了拯救“日不落帝国”这家殖民主义百年老店,他绝对没少花心血,没少来回奔波,自认为用“励精图治,日理万机”这话来形容也不过分。他所做的一切难道还有什么可指责的么?

——虽然这一切努力的效果,看上去并不怎么好:首先。在他的任职期间,大英帝国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完全破产了,欧洲大陆先是陷入了德国纳粹的魔掌,随后又即将被更该死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染成红色。以前的小伙计美国,摇身一变成了自己的老大,虽然干掉了一个被大英帝国认为是头等威胁的德国,可是如此努力的结果却是把邻居换成了一个更可怕的,更有实力的苏联,怎么看都是一副得不偿失的亏本模样。

然后,大英帝国的各个海外殖民地,在他的任期内也是一片烽烟四起。在日本对英国宣战的第一年,香港、缅甸和马来亚就都升起了太阳旗,耗资亿万修建的新加坡要塞,也没能守上几个月。而时至今日,澳洲大陆和一干太平洋岛屿也丢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一点儿地盘全靠美军在驻守。

新西兰和加拿大,在名义上还算是不列颠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早就已经成了美国人的势力范围。南非殖民地的一班逆贼更是勾结布尔人,对伦敦的指令阳奉阴违,根本不肯为大英帝国出人出力,而极度肾虚的大英帝国却对他们无可奈何,只能看着南非当局做起了称霸黑非洲的美梦。

甚至就连大英帝国皇冠上最闪耀的宝石,印度次大陆殖民地,如今也是遍地战乱四起。在日本人的诱惑和资助之下,国大党激进派和各地土邦君主都相继竖起了反旗,甚至就连阿富汗和尼泊尔这样的破落户,都对富饶的印度伸出了贪婪的黑手。英军目前在印度还能控制的地盘,已经只剩下了从德里到孟买的一小块狭长区域,而且孟买的港口还不时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和封锁,随时有可能灰飞烟灭。

只有在黑非洲那几块飘着米字旗的殖民地,目前暂时还算安稳,可惜那些黑叔叔普遍穷得很,刮不出多少油水,对不列颠帝国的战争大业很难提供多少支持,而政府也拿不出多少货船去装运他们出产的香蕉……

——多少个世纪建立的殖民帝国,正在迅速土崩瓦解,多少年搜刮积攒的巨额财富,也被战争消耗殆尽。面对如此一副大厦将倾的局势,每个大英帝国的臣民自然都是万分心痛,并且对无能的首相怨气滔天……但丘吉尔依然觉得这一切烂摊子并非自己的错:不信换个人上来试试?绝对比自己干的还要糟糕许多!

而更让丘吉尔警惕的,则是这种反对他的言论,居然已经突破了战时的严厉新闻管制,开始在市面上公开流行——虽然帝国的法律赋予了他空前绝后的巨大权力,但不管怎么样的法律,也是要靠人来执行的。如果每个人都采取了漠视和不合作的态度,再严厉的法律法规也只会成为一纸空文。

很显然,在如今的英国政界内部,已经有着这样的不妙迹象了。

而丘吉尔同样很清楚,国王陛下对最近一系列失败的不满,也已经快要达到了某种极限。

但是,尽管已经快要被民众唾弃的口水淹没,丘吉尔还是决心要硬着头皮继续履行职责,努力维持摇摇欲坠的帝国霸业……当然,同样也坚决不放弃已经在手里掌握了五年多的巨大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