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这是一进场就要领便当吗?(第2/4页)

郭政委叹了一口气,表情严肃地说,“……在这样的世界里,人类文明几乎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但是,虽然非常不愿意承认,但是根据中央智库的分析,如果人类一直不能实现新的科技突破,发动第四次工业革命,那么我们这些人的未来,就真的很有可能像《Overlord不死者之王》那样黯淡无光——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开始,一场科技发展的整体大停滞,已经逐渐降临在全人类头上了啊!”

……

对于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中国人来说,所谓科技发展的停滞,似乎是某种天方夜谭的荒谬之事。

——在“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乃至于“零零后”这几代人的成长经验里,“进步”一直都是时代的主轴,我们周边的事物似乎在永不停息的变化,而科学技术就是这一切变化的幕后主宰。

一方面,科学技术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在短短的三十年内,无数过去只能为精英所享有的产品和服务,迅速普及到大众,比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等。另一方面,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冲击着社会结构,促成了许多新产业的诞生和飞速发展,比如淘宝网店、智能办公、民用电动车等等。

在大部分人看来,让生活变得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似乎会永远不停的发展下去,怎么可能出现“技术停滞”这种现象呢?但事实上,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增长速度,确实已经慢了下来。

社会上的普通民众,尤其是中国的普通民众,之所以感觉到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的科技水平长期落后于世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其实是用几十年的时间消化吸收了西方三百年的科技成果。在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之中,对全世界各种先进技术成果的吸收,是采用了大口鲸吞的方式,导致了中国社会面貌的急剧变革,给普通民众的感觉,自然就是科学技术太神奇,世界变化太迅速。

但是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在阿波罗登月成功之后的半个世纪岁月里,除了大放光彩的IT技术外,在其它技术领域都没有什么革命性的改变。如果揭开全球科学界表面上的浮华与喧嚣,从本质上进行审视,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在很多技术领域,人类其实已经陷入了泥沼之中。

——在航空领域,从莱特兄弟的木头双翼机第一次上天,到一战的空中大厮杀,前后总共只隔了十几年。接下来到喷气式发动机出现,到波音747喷气客机投入服役,跨洲越洋飞行成为常事,全球空中交通网成功建立,总共也就是六十多年的时间,其变化速度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但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航空技术的发展和变革骤然减速,上世纪后半叶开始生产的波音飞机和B-52,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为止依旧雄风不减。当然,托IT技术革命的福,新型的波音客机更舒适,通讯和娱乐都更棒,但在载重量和航程上却没有大的突破,足以说明航空技术是在以蜗牛爬的速度前进。

在能源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旋律是燃煤和蒸汽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旋律是石油和电力,第三次工业革命却在能源方面先天瘸脚,核裂变的使用范围依然受到很多限制,迄今全球能源市场依旧是石油和煤炭的天下。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开始,每一次能源危机期间,总是会有人跳出来呼吁新能源革命。但冷酷的事实却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光伏技术和风电技术,一直没有得到革命性的突破,发电成本远超火电,生产过程也谈不上环保,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大量补贴才能生存。

在核能领域,从人类最早发现核裂变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仅经历了不到八年时间,可谓是神速中的神速。接下来,人类又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搞出了核聚变氢弹和核动力潜艇。但是再接下来,可控核聚变前后研究了超过半个世纪,不知道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迄今依然还是没有一点成功的可能性。

在宇航领域,自从八十年代之后,火箭推进技术根本没有任何稍微大一点的创新,研发航天飞机的尝试也被证明了失败,导致太空运输的单位质量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更大规模的太空探索和建设举步维艰。论起人类冲向太空的历程,最早起源于纳粹德国二战时期搞出的V1和V2火箭,之后过了不到三十年,阿波罗登月飞船就成功造访月球,把人类活动范围的空间跨度拉伸了百倍不止。当时很多科学家都乐观地预测,人类大概在三十年内就会在地球轨道上建立起太空殖民地,同时还将会在火星登陆。而同期的《机动战士高达》等宇宙科幻作品,也是基于上述推测,对未来人类的宇宙时代展开各种畅想。但现在看来,由于火箭推进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即使再过五十年,建立太空殖民地和载人登陆火星的希望都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