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二)(第3/4页)

“……彝仲慎言!”因为生怕这个过分迂直的家伙,再说出些什么让两边都下不来台的话,沈廷扬在情急之下,只得一把将夏允彝拉了回来,同时高声出言打断道:“……今鞑虏横暴,江南一片腥膻,此存亡危急之时。还兴这等意气之争,于国、于民、于朝廷、于皇上无一丝益处,只是徒惹鞑子嘲笑耳!慎言!”

夏允彝本来还想再说什么,在听到沈廷扬的话后,才强自忍耐了下来,哼了一声后便再没说什么,只是依然用仇恨的眼神瞪着赵引弓等一干“髡贼”,而他身边的一群读书人,也是个个都摆出了如此一副“以眼杀人”的作态,仿佛不趁机表现一番对澳洲髡贼的蔑视和鄙夷,就不能显示出他们的士人风骨一般。

对此,赵引弓则是冷冷地一笑,虽然他不是被士绅压迫盘剥的穷苦人出身,但对于眼前这些即将被时代淘汰的废物,还是很不屑的——都已经落魄到仰自己的鼻息生存了,居然还叽叽歪歪的,真是作死啊!

于是,利用这些缙绅士子的敌意,赵引弓在完成了这批军械弹药的交接移送之后,很干净利落地拒绝了沈廷扬想要让“澳洲兵舰”协防江阴的请求,理由是担心被夏允彝这帮家伙从背后捅刀子。

然后,在清军的旌旗出现于地平线上之前,完成了预定任务的“疾风”号快速巡洋舰,就拉响汽笛,喷吐浓烟,在江阴众人的复杂眼神之中,起锚驶离了这座即将化为战场的城市。

特派员王秋趴在船尾的栏杆上,望着远方的江阴县城变得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对江阴城里的大明义军观感如何?王秋同志?”赵引弓手里夹着一支雪茄,慢慢溜达了过来。

“……很失望!士兵落魄得像是乞丐,缙绅官吏则傲慢得好像动漫游戏里的经典昏庸贵族。很难想象这帮衰人居然能够成为民族英雄。”王秋摇了摇头,“……对了,怎么没见到那位名垂青史的阎应元典史?”

“……阎应元?拜托,现在才崇祯七年好不好!”赵引弓喷了一口烟圈,笑道,“……那位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依然坚守江阴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战死七万五千人的阎应元典史,确实是铁骨铮铮,义薄云天。但他可不是南方人,而是北京通州人!按照原来的历史,要到崇祯十一年才会来江阴当典史,眼下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旯里晃悠呢!或许已经死了都说不定。”

“……什么?阎应元不在江阴?”王秋顿时吃了一惊,“……那么他们这一回还守得住么?”

“……谁知道呢?”赵引弓耸了耸肩膀,“……上海那个朝廷派来驻守江阴的沈廷扬,在历史上也是名声不差的抗清英雄,想来还是有点本事的。不过,就算他们运气不佳,最后兵败覆亡了,似乎也无所谓吧!就是我们在杭州可能要麻烦一点儿——恐怕需要自己动手对付某些没长眼睛的清兵了……”

……

——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少了那位名垂青史的阎应元典史,但江阴百姓的血性还是非同凡响。

“疾风”号巡洋舰撤离的次日,大清亲王阿巴泰率兵三万余人合围江阴县城,打造云梯撞车、连续强攻五日,非但没能破城而入,反倒被守军用刚刚获得的火帽枪和“澳洲大炮”打得死伤累累,损兵三千余人。激战之中,江阴县城内连妇孺都爬上城墙,往外丢石头砸人。在长江上的水战之中,沈廷扬的沙船帮也轻易横扫了清军的长江水师,牢牢掌握着江面的控制权,使得清军始终不能切断江阴的对外联络渠道。

此时在阿巴泰的背后,并没有一个大帝国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和补给,无论是皇帝豪格还是另外两位藩王济尔哈朗和阿济格,跟他都是互相看倒霉的关系,一切损失都得要靠他自己的部众承担。

于是,在屡攻坚城不下之后,阿巴泰便果断放弃了江阴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撤围退兵而去。

至此,在本时空爆发的第二次江阴保卫战,依然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

但问题是,江阴保卫战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整个江南战场的胜利。

在攻打江阴受挫之后,阿巴泰便很自然地避实就虚,退下来稍事休整,便挥师绕过江阴县城,再次轻而易举地突入苏州府,随即横扫太仓州,进而又攻入了松江府境内。上海的永和朝廷顿时一片手脚大乱。兵部侍郎陈子龙率五千义兵布阵安亭镇,被三个牛录的清军骑兵一冲而溃,只得逃入上海县城坚守不出。

幸好,镇守上海的孙元化虽然并非名将,却是这个时代明朝最杰出的军事工程师,曾经学习过西洋人的先进棱堡战术,预先在上海郊外抢修了许多防御工事,并且安置上了最新购得的“澳洲火器”。先后有几股清军对上海县城发动试探性攻城,因为缺乏重炮等装备和守军火力凶猛的缘故,都撞了个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