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清帝国的昙花一现(下)(第3/3页)

不过,在之前明军、清军和闻香教起义军的反复拉锯战之中,兖州府的运河沿岸地区乃是主要战场,饱经兵灾之苦,如今已是人烟稀少、残破不堪。皇太极若是想要把这几万八旗眷属,在兖州府妥善安置下去,所需的钱粮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虽然皇太极之前在徐州抄了闻香教的库藏,如今手头还有点积蓄,但考虑到以后作战的军费开销,终究还是花别人的钱感觉更舒服。于是,他就在地图上仔细查找了一番,果然在附近找到一只适合打劫的肥羊,顿时大为欣喜,立刻命人喊来了亲信文臣范文程。

“……宪斗啊!”皇太极喊着范文程的表字,“……朕眼下有一件差事想要你帮着去办!如今我大清兵马接连受挫,辽东故土被那黄石小贼窃据,北京城也陷于叛贼之手。一路辗转到了这鲁南的兖州府地界,才算是安顿了下来。可是为了重整师旅,安置家眷,军中的钱粮实在是有些不凑手。所以,尽快筹集军饷和粮秣,乃是本朝的当务之急,朕听闻这兖州曲阜的衍圣公府乃是千年世家,历朝历代尊享不移的富贵豪门,半个兖州府都是他家的田亩。因为曲阜县城不在运河边,之前的战事也没打到那边去,所以想必如今的衍圣公府上,一定积蓄颇多。于是朕就准备带兵过去,向衍圣公借些钱粮用用。你也是读圣贤书的,熟悉那套读书人的礼仪,就先去衍圣公府上知会一声,替朕打个前站如何?”

范文程一听,顿时面色如土,连话语中都带了几分哭腔,“……陛下莫非是想要抄了衍圣公府?万万不可啊!历朝历代都只有给曲阜孔府封赏金银、爵位和土地,以示恩宠,却从来没有向圣人后裔摊派钱粮捐税的先例啊!此事一出,我大清纵然得了些许钱粮,却必然失了天下士人之心!被中原儒生视为强盗匪徒之流!自古只有马上打天下,没有马上治天下的道理!请陛下莫要因小失大,堕了自家声望……”

“……哎,话可不能这么说!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衍圣公就算是圣人后裔,但也同样是我大清的臣子嘛!既然孔圣人家里已经受封了我大清的衍圣公头衔,那么他孔家就算是朕的包衣奴才了,孔府的财货自然也就是我大清的财货!眼下主子家里都在闹饥荒,想要拿奴才家里的钱粮用一用,也是理所应当的嘛!大不了朕就赏赐孔家举族抬旗,让他们也并入满洲八旗就好了!”

皇太极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打断了范文程的谏言,“……此事无需多言,就这么定下来吧……”

……

另一边,当曾经雄踞大半个北中国的大清王朝,正在如同昙花一般乍起旋灭的时候,在南中国的长江流域,两位大明皇帝之间的生死较量,也走到了刀兵相见、一局定胜负的决战关头。

——在花了足足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从募兵筹粮,整军训练,到赶制军械的一系列艰难任务之后,督师江南、奉旨平逆的大明兵部尚书卢象升,终于信心十足地向崇祯皇帝呈上了一份请战书:

“……伏请吾皇万岁金安,臣江南都督军务卢,奏陈:自上谕设湖广大营讨逆以来,四方大军陆续汇集,武昌粮马日隆……至八月下旬,东征兵马屯聚已毕,军械、战马、粮草均已备足,合有骑兵四千余、步卒三万五千,水手纤夫一万五千,大小火炮一百余门,大小战船四百,随军文案官佐九百余人,匠营、民团、丁夫二万六千余众……时兵粮完备、部伍齐整,三军上下,皆日夜枕戈待旦,常思君恩深重,求报国以效。而窃据南都之伪帝叛贼,依然冥顽不化、贼焰嚣炙,直引人发指。兵法有云,士气可鼓而不可泄,故臣卢惶恐,乞征期以降,而安三军之心,此皇上之圣明也……”

至此,从北京一路流亡到湖广的崇祯帝朝廷,终于基本完成了东征之战的准备工作,只等着崇祯皇帝的一声令下,八万平叛大军就将扬帆东下,水陆并进,直捣永和伪帝盘踞的留都南京。

而与此同时,南京永和帝朝廷治下的江南各府县,却依然处在一片鸡飞狗跳的混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