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辽东战区善后方略(上)(第2/3页)

——从领土上说,目前的华盟已是世界霸主的等级。但就人口而言,却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微末小国。

所以,限于人力资源的规模,即使有再多的黑科技加成,华盟的任何扩张行动也必须有所节制。

打个比方来说,眼下,临高穿越集团光是消化广东这块新版图,就差不多用尽了全力,从帮派斗争到情报战线,从阶级问题到少数民族问题,甚至还有宗教冲突,各种各样的乱象拖住了他们的全部手脚。所以浙江那边已经是连乡村工作队都派不下去,因为一时间实在凑不出那么多政治合格、手段过硬的干部人选……结果浙江战场各条战线都不得不开始收缩,许多一度占领的县城和村镇,如今又被放弃了。

同理,华盟本阶段的辽东攻略作战范围,也仅限于山海关以东,否则就超过了海参崴穿越集团的最大消化能力,那样就会吃撑了,届时由于管不过来的缘故,很多被打下来的土地也只能吐回去。

当然,华盟也可以只要人不要地,把人口强制迁走,用于开发美洲、澳洲、非洲的蛮荒沃土。不过,这种做法同样是有极限的。尽管以华盟现有的版图之辽阔,就足够容得下整个大明帝国的全部臣民集体搬家,而【随意门】这个作弊的黑科技道具,也把进行一场跨洲万里大移民的成本,成功削减到了微不足道的地步,好似可以无穷无尽地从大明帝国不断吸收人力资源来建设新天地。

但问题是,正如一堆建材不等于一座房屋一样,一片蛮荒之地和一群流浪汉也凑不成一个国家。

想要把任何一块荒地开发成农庄,任何一座矿山开发成矿场,任何一个海湾开发成港口,都是需要人们为之付出无数时间、精力与汗水的。而要让一群移民适应他们的新家园,对他们的新国家产生认同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潜移默化。即使是再怎么先进的未来黑科技,最多也只能缩短而不是免除这一过程。

在过去的短短一年里,除了暂时作为“未来人自留地”的澳洲之外,穿越者在北美、南美和南非设立的各个殖民据点,已经从中华本土吸收了大约一百五十万移民,甚至超过了他们原先的本国总人口!

纵然在各种黑科技的疯狂作弊之下,移民所需的粮食、工具和物资都应有尽有。但光是一口气给这么多的新移民,逐一安排工作和食宿,宣传教育他们对所属国家的认同感,还要处理期间爆发的各种刑事冲突,就已经严重透支了各个加盟共和国官僚机构的统筹管理能力,实在是没有能力救更多的故土黎民于水火之中了……幸好古代中国人没有太多的饮食和宗教忌讳,否则由此导致的麻烦还会更多。

但即便如此,华美共和国、东岸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的移民安置点,在这一年来也都分别爆发了好几次骚乱,其起因要么是移民中混入了野心勃勃的邪教徒,要么是有前山贼头领或破落户缙绅在串联作乱,其中有几次甚至闹得很大,最后不得不出动了骑兵和炮兵才勉强弹压下来……

由此可见,尽管各个加盟共和国都还有着无限广袤的荒地,也有着用之不竭的粮食和物资,但限于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缺陷,至少在短时间之内,美洲和非洲那边吸纳中国移民的能力都已经达到极限了。如果不顾自己的胃口,在完成消化之前,还要继续胡吃海塞的话,就会有把肚肠给活活撑破的风险。

更何况,在华盟之前的一系列联合行动之中,华美、东岸和南非获得了上百万的人口,临高集团则吞下了广东全省和半个浙江,全都是吃得满嘴流油,只有海参崴穿越集团基本没什么收获。因此,即使仅仅是出于平衡派系利益的考虑,这回也得把辽东连人带地都吞下去,从而扩大海参崴方面的基本盘才是。

不过,想要在辽东站稳脚跟可并不容易,虽然军事的胜利很容易实现,但社会秩序的恢复就很麻烦了。首先就要对被解救的辽民进行集中管理,在辽河流域尽快建设起道路、码头、矿山、农场……而这就是一项很考验海参崴穿越集团组织管理能力的工作。

按照黄石昔年在长生岛收容和安置辽民的经验,虽然这些生活在“沦陷区”的辽民都是苦命人,被鞑子祸害得家破人亡不说,还得给鞑子起早贪黑地干活,受尽了无数的苦难。但绝不能因为同情他们的遭遇,就任由他们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要知道,人性若是被压抑到了一定的程度,心理也会变成扭曲的,做什么事儿都容易走极端。所以,这些被人欺压多年的汉人包衣,一旦挣脱了苦难的枷锁得到自由,瞬间就会把他们心里多年的激愤释放出来,做出各种疯狂发泄的事情来。结果就是反而变成了最危险的一群人,受不得一点儿管束,也经不起任何有心人的煽动。他们在脆弱和敏感的同时,也有着偏激和扭曲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