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余杭镇扫荡战(下)(第2/4页)

于是,伴随着十声相继响起的巨大轰鸣,十个炸药包划出十道优美的曲线,犹如天女散花一般掉落在碉楼四周……然后继续静静地趴在那里,只有长长的导火索还在“滋滋”地闪着火花……

——跟聚集在杭州战区的绝大多数乌合之众一样,从后方拨给赵引弓庄主的工兵,似乎也是以菜鸟和笨蛋为主。这些整天背着炸药包的危险分子,多半智商有些欠费,甚至连计算导火索的燃烧时间都经常会算错,为了防止这帮不靠谱的工兵一个马虎就把自己和战友一块儿炸上天,赵引弓不得不严令他们把导火索留到了最长,而且明令禁止任何剪短导火索的危险行为。

幸好,在导火索缓慢燃烧的过程之中,碉楼上的乡勇没能作出任何反击。五挺加特林转管枪疯狂倾泻的弹雨,把任何胆敢露头的乡勇都给敲了回去。即使在加特林转管枪停火散热的间隙里,早已排列整齐的步兵方阵,也会按照军官的口令,进行三段击连射,以确保碉楼里的人没有办法出来。

然后,十个炸药包终于发出了热情的轰鸣,腾起滚滚的烟尘,把碎石、黄土轰飞得到处都是……

霎时间,手握鸟铳趴在地上的十五岁少年陈近南,顿时感到眼前一黑,随即惊恐地发现自己好像聋了,尽管身旁的族叔陈家洛用力摇着他的肩膀,嘴巴一张一合地好像在大吼着什么,但他却一句都听不清。而弟弟陈近兴则趴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呕吐着,各种恶心的秽物流成了一大片。

然而,似乎是由于炸药包落点偏离目标,没有直接在碉堡墙边爆开的缘故,即使遭遇了如此重创,这座碉楼居然还没有垮掉——“……这地主老财的堡垒还真结实!”前盐枭李孟吹了声口哨,惊讶地发现被撕开的青砖里面竟然还是实心的,填满了夯实的黄土,所以被轰垮了一面墙的碉楼依旧顽强!挺立在那里,牢牢把守着通向镇子的大路……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让工兵再打一轮没良心炮吧!把炸药包带回去太麻烦了。”

片刻之后,巨大的轰鸣再次连绵响起,这一回,余杭镇口屹立百年的坚固碉楼,终于没能再挺过去,而是发出让人牙酸的吱呀声,缓缓地垮塌了下来,腾起一片巨大的烟雾,而来不及逃跑的乡勇则尽数葬身于此……下一刻,李孟亲自吹响了冲锋号,挥舞着雪亮的军刀,指挥众人一起猛冲向失去保护的镇子。

……

“……当当当!髡贼!髡贼进镇啦!”

伴随着败兵的嚎哭和响亮的铜锣声,余杭镇上一时间家家闭户——最勇敢的壮丁们全都葬送在了碉楼里,当髡贼挺着刺刀冲进镇子的时候,需要收拾的已经只剩下了几个趁火打劫的好汉之流。

余杭镇上最有势力的沈陈两家,自然同样早已是大门紧闭。在保卫余杭镇的战斗之中,这两大家族出人最多,损失自然也最惨重,此时正是一派愁云惨淡:沈家大老爷哭得双眼通红,他的几个儿子都在碉楼上被贼人一锅烩了,这下眼看着就要绝后。沈家二老爷倒是运气不错,在髡贼进攻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正好轮换回镇子里吃饭,等赶到碉楼的时候已经败了,结果退回家里一看,竟然一个不少……此时,这几个失魂落魄的小字辈,正在用发颤的嗓音,向家里的诸位长辈描述着那些髡贼是多么的可怕。

而另一边的陈家也是差不多,在这场短促的攻防战之中死了好些人。两家的老族长都明白,这一仗是万万不能再打下去了,但若是就这么服软降了,任人家揉扁搓圆,似乎也太不甘心……怎么也得想个法子多留点体面,减轻些损失。记得以前倭寇猖獗的时候,总是会有几家当地大户帮忙通风报信、进货销赃,以此来坐地分肥,不知道这群髡贼需不需要坐地户呢?沈家老族长摸着胡须寻思道。

但作为这股“髡贼”的头目,李孟上尉可不知道这帮无耻缙绅们的脑洞大开,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往心里去——地主缙绅属于害虫一般令人讨厌的存在,这是全体穿越者关于治国的一致共识。而在具有强烈仇富心态的前盐枭李孟杨阳眼中,这帮一门心思不交税不干活还朝三暮四全无忠义的玩意儿,简直就是既要当婊子还要立牌坊的典型——记得这帮子怂货在明朝覆灭之时的表现,还不如王承恩这个没卵子的太监呢!

所以,没等这两位养尊处优的老族长考虑好,到底要不要拉下脸面向这些贼人献媚,杀气腾腾的髡贼就已经包围了沈家大院和陈家大院,随即用炸药包轰开了大门和院墙,又用火帽枪和手榴弹解决了这两大家族最后的抵抗……但是再接下来,面对着血淋淋的刺刀,这两大家族的老族长居然干净利索地走了出来,还摆着架子倚老卖老地要求面见髡贼的头目,神神秘秘地说什么“有大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