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在舟山(第2/4页)

接下来,跟之前完全是在跟空气作战的登陆行动一样,攻打明军寨子的作战行动依然完全不值一提。

在阵焕上尉的眼中,这些所谓朝廷官军的顽强程度,比台湾那些土著人都要差得远——他手下的黎族士兵们架起两门轻型野战炮轰击了两轮之后,其中一个寨子里的明朝军户就统统出来投降了,虽然登陆部队射出的四发炮弹,其实连一发也没打进寨子里……而另一个寨子里面的明朝守军,甚至还要更扑街,进攻部队刚刚出现在寨子附近,都还没来得及整理队形,寨子里的人就已经先自个儿吓软了脚,随即更是发一声喊,丢下山寨内仅有的一点儿破烂家当,争先恐后地奔出寨门逃走了,就连灶台上刚烧好的热饭,也便宜了各位翻山越岭跋涉了一天的黎族士兵,让原本还在摩拳擦掌的阵焕上尉一时间看得目瞪口呆。

至于岛上被发现的那两座小渔村,面对这辈子都没见过的“海上巨寇”,更是完全不敢抵抗。奉命前去进行侦察的先遣小分队还没走到村口,当地村民们就已经推出几位长老,挑着几箩筐臭咸鱼酸萝卜之类的东西前来“劳军”。而村里的人则是忙着关门闭户,男人们绞尽脑汁地往地洞或草堆里藏匿仅有的一点粮食和财物,女人则往自己脸上抹灶灰,或者抄小路躲到山上……显然对海匪过境这种祸事已经很有经验了。

于是,在这种“军民融洽”的气氛之下,阵焕上尉捏着鼻子收下了这些臭咸鱼酸萝卜,然后送给村民一小袋糖果作为回礼,并且在村口升起一面红底星环旗,宣告了对这座岛屿的初步占领。

……

当孙阳少将终于走下旗舰,踏上舟山岛的土地之时,一座临时码头已经在工兵部队的赶工奋斗之下初步成型,而登陆部队也已经对定海县城完成了合围,只要稍事休整之后,即可发动攻击。

在之前的扫荡作战当中,盟军一共获得了一百多名明军俘虏,不过……这些连最起码的号衣和兵器也没有,一个个面黄肌瘦看着像是乞丐的家伙,到底能不能算是士兵,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到比较纠结的问题。

而且,这个数字也完全对不上号——“……怎么才这么点人?舟山这边好歹也是一个卫所,按照规定应该有五六千军户吧!剩下的人难道都逃进了定海县城?”孙阳有些不满意地问道。

“……城里也没几个人。据说自从倭患平息之后,上面就渐渐不再给沿海卫所拨发粮饷,于是就养不活那么多的人了。而且这几年雨水少,岛上的耕地收成不好,所以军户逃亡很多。”他的副官如此解释说。

“……就算种地不成,难道还不会靠海吃海?不是说舟山群岛就是中国最大的渔场吗?”

“……剩下的这些军户主要就是靠打鱼为生,但这年头渔民的日子也难过啊!木头渔船又小又破,在近海也很容易沉。天然纤维的渔网很不耐用,一不当心就破。哪怕好不容易打到了鱼,古代又没有冷藏技术,想要卖到大城市里赚个高价也是几乎不可能的……此外他们还得跟岛上其他的渔民展开竞争,头上又有一帮坐享其成的所谓‘军官’在盘剥压榨,日子过得实在是惨不忍睹,能活下来这点人就不错了。”

“……听上去真的是很可怜呐!”孙阳少将叹息着摇了摇头,“……他们在这地方估计是活不下去了,而我们也用不上这些人,还是让他们去北美吧。五大湖畔的土地,要多少都有。想继续打鱼的话,河鱼和海鱼也都随便他们捞……先对他们进行剃头净化,然后如果隔离检疫没问题的话,就可以组织移民了!”

处理完了俘虏的问题之后,孙阳少将便在一众军官和卫兵的簇拥下,对占领区进行了巡视。

——虽然已经率领舰队来到东方一年多了,但他之前要么是待在巴达维亚之类的西方人殖民港口,要么是待在临高、三亚、澎湖和高雄,这些被未来穿越者经营开发起来的土地上。所以,这还是他第一次真正踏上大明帝国统治下的土地,第一次亲眼看到“原汁原味的大明风貌”,故而多少有些好奇。

然后,这位略带文艺青年气质的穿越者,就充分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形容的,极度的贫苦、破败和麻木。

——舟山岛上的这两座小渔村,全都直接乱七八糟地建造在平缓的滨海小山坡上,四周是小块的山谷和台地,依照距离溪流和泉眼的远近,分别被开垦成了水稻田和菜地。而在下面的沙滩上,则晒着紫菜、海带和鱼干。虽然这些渔民们如此勤劳地发展多种产业,又种地又打渔,却穷得连木板房都盖不起,最多只能住那种泥墙茅草顶的草泥房,既漏风又漏雨。为了防止屋顶被大风刮跑,还不得不在茅草上压着许多石头。而且屋内也同样是潮湿的泥地,在这种地方睡得久了,就会很容患上皮肤藓和风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