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姑娘们的灾难日(第2/3页)

(鲁滨逊泪目:衣服早就全坏了,在这样既无棉花又无亚麻的热带荒岛上,除了羊皮之外,他还能穿什么?呃?可以穿草裙?那不就变成了印第安野蛮人么?哪里显示得出我大英帝国绅士的优越范儿?)

这个野人的裤子下面没有穿鞋,自然也没有穿袜子,只能光着脚丫。但在他的腰间,倒是束了一条宽阔的皮带,上面挂了一把小锯和一把斧头。还有另一条较窄的皮带,被斜斜地挂在他的肩膀上,在左胳膊下面的位置挂着两个山羊皮袋,一个装火药,一个装子弹,不过那杆燧发枪却被他胡乱丢在了沙滩上。同时被丢下的还有一顶用羊皮做的大阳伞,样子又难看又笨拙。他的脸不算很黑,至少不会被误认为黑人,却被几乎埋在了丛生的胡须下面,那副胡子长得简直可以挂他的帽子,任谁看见都会吓一大跳。

当然,像这样不修边幅、打扮邋遢的怪人,出身美国下层社会的麦克斯·布莱克小姐也不是没见过。在纽约布鲁林克区那些散发着刺激性气味的大麻派对和裸体性爱派对里,她曾经看到过无数留着长头发和大胡子的“行为艺术家”,还有浑身涂满油彩冒充纳美星人的Cosplay狂热者,并且还曾经和其中不少看对了眼的男人滚过床单……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现在就会乐意跟一个臭烘烘的野蛮人交媾!

哦,那股犹如沤了一个月的大粪堆的可怕臭气,简直都快把她给熏昏过去了!

——实事求是地说,此时的鲁滨逊先生确实就像是刚刚从垃圾堆里翻出来的一样,浑身都在散发出浓浓的异味……但这并非是鲁滨逊先生不讲个人卫生的过错,而是这时代欧洲人的普遍情况。

事实上,这年头的欧美白人绅士们,无论贫富贵贱,差不多都是一样的肮脏龌龊,臭气熏天……

……

《鲁滨逊漂流记》的时代背景,乃是十七世纪后期。当时,中世纪的黑暗虽已结束,科学昌明的时代却远未降临。很多在现代人看来极为恐怖的陈规陋习,却是这年代欧洲人普遍公认的日常行为准则。

——比如说,把洗澡视为一种禁忌……

中世纪的晚期,一场惊人惨烈的黑死病在全欧洲范围内爆发和蔓延,夺去了差不多三分之一欧洲人的性命,《十日谈》就是成书于这一时期。浩劫之后,惶恐不安的人们到处找原因,洗澡也不幸名列其中。

那时的欧洲庸医们普遍认为:水会削弱器官的功能,洗热水澡时毛孔完全张开,有毒空气就会进入身体。所以洗澡越多,就越容易染病(依据似乎是很多人在洗澡之后容易感冒),只有不洗澡才能健健康康的,如果身上有一层厚厚的污垢,更是能够抵抗疾病侵袭!于是,在对黑死病的恐惧和教会的宣扬之下,欧洲人开始以肮脏龌龊为美,迅速进入了一个全民不洗澡的“臭气熏天时代”。

——曾经生意兴隆的公共浴室全都被火速关闭,人们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沾水,洗澡被当作一种酷刑和医疗手段,医治的对象则是精神病患者……类似现代的杨教授用电击疗法治网瘾。

就在鲁滨逊生活的时代,如果没有医生的吩咐,最爱干净的法国贵妇人每年也仅洗两次澡,平时主要用干毛巾擦身。而法王路易十四本人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地沐浴,从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间才洗过一次澡,这一惊人记录被保留在了路易十四的御医每天为他做的身体状况的详细笔记上。

很显然,人不洗澡就要发臭,法国人自然也不能例外。于是,他们很快就把自己变成了移动的垃圾堆。根据一些资料的描述:“……(法国)人身上散发着汗味和脏衣服的气味,嘴里面呵出的是坏牙齿的气味,从他们的胃里冒出来的是洋葱汁味。倘若这些人已不年轻,他们的身上就会散发出陈年干酪、酸牛奶以及肿瘤病的气味……农民的臭味就像教士的气味,手工作坊伙计们的臭味就像师傅们老婆的味道,整个贵族阶级,甚至国王身上的臭气就像猛兽一样,王后的气味又像一只老山羊一样,夏天和冬天都是如此。”

虽然同一时代的英国人似乎稍微卫生一点,没有法国佬那么龌龊,不至于搞到一辈子不洗澡的夸张程度,但总的风气如此,所以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鲁滨逊的同胞们在平时顶多也就是擦擦脸和手,一个月洗澡一次就已经被视为精神不正常的洁癖患者。而且,本着“欧洲人至上”的优越感,早期的西方航海家甚至普遍把日本人视为“东亚病夫”——这帮奇怪的日本矮子怎么恨不得天天洗澡?绝对会洗出毛病来的吧!

在这样“全面反对洗澡”的社会氛围熏陶之下,鲁滨逊先生的个人卫生情况,自然是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