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山谷世界(第2/9页)



  郑晨和孩子们在教室里等了半个小时,都不知道要干什么。后来有一辆大轿车和一辆小汽车停在教学楼前,车上下来三个人,其中那个负责的中年人叫张林。校长介绍说,他们来自中央非常委员会。

  “非常委员会?”这个名称让郑晨很困惑。

  “是一个刚成立的机构。”张林简单地说,“你这个班的孩子要有一段时间不能回家,我们负责通知他们的家长,你对这个班比较熟悉,和他们一起去吧。不用拿什么东西了,现在就走。”

  “这么急?”郑晨吃惊地问。

  “时间紧。”张林简单地说。

  载着四十三个孩子的大轿车出了城,一直向西开。张林坐在郑晨的旁边,一上车就仔细地看这个班的学生登记表,看完后两眼直视着车的前方,沉默不语。另外两个年轻人也是一样。看着他们那凝重的神色,郑晨也不好问什么。这气氛也感染了孩子们,他们一路上很少说话。车过了颐和园继续向西开,一直开到西山,又在丛林间僻静的山间公路上开了一会儿,驶入了一个大院。大院门口有三名持枪的哨兵。大院中停着一大片与这辆大轿车一模一样的车,一群群孩子刚从车上下来,他们看上去年龄都与这个班的孩子差不多。

  郑晨刚下车,就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是一名上海的男教师,她在一次会议上认识的。她打量着他周围那一群孩子,显然也是一个小学毕业班。

  “这是我的班级。”

  “从上海来?”

  “是的,昨天半夜接到通知,一家一家打电话连夜把孩子们集合起来……”

  “昨天半夜?这么快就来了,坐飞机也没这么快呀?!”

  “是专机。”

  他们呆呆地对视了好一会儿,上海教师说:“其他的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也是。”郑晨说。她想到,这位教师带的也是素质教育实验班。四年前国家教委开始了一项名为“星光工程”的大规模教学试验,在全国各大城市选定了一批小学班级,用一种远离常规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郑晨所带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班级。

  她环顾四周,问:“这里来的好像大部分都是‘星光班’?”

  “是的,共二十四个班级,有千人左右,来自五个城市。”

  当天下午,一些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了各个班级的情况,对每个孩子都做了详细的登记。晚上没什么事,孩子们都向家里打了电话,说他们来参加一个夏令营——虽然夏天已经过去。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又上了那些大轿车出发了。

  车在山路上行驶了四十多分钟,来到一个山谷里。山谷两边的山坡很平缓,到深秋,这里可能会有很多红叶的,但现在还是一片绿色。谷底流着一条小河,挽起裤脚就能走过去。孩子们都下了车,聚集在公路旁的一块空地上,上千人站了一大片。一位负责人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对他们讲话:

  “孩子们,你们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现在我告诉你们此行的目的:我们要做一个大游戏!”

  他显然不是一个常与孩子打交道的人,说话时一脸严肃,没有一点做游戏的样子,但却在孩子们中引起了一阵兴奋的骚动。

  “你们看,”他指指这个山谷,“这就是我们做游戏的场地。你们二十四个班级,每个班级将在这里分到一块地,面积有三到四平方公里,很不小了。你们每个班将在这块土地上,听着,将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一个小国家!”

  他最后这句话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上千双眼睛一动不动地聚焦在他身上。

  “这个游戏为期十五天,这十五天时间你们将自己生活在分配给你们的国土上!”

  孩子们欢呼起来。

  “安静安静,听我说:在这二十四块国土上,已经放置了必需的生活资料,如帐篷、行军床、燃料、食品和饮用水,但这些物资并不是平均分配的,比如有的国土上帐篷比较多,食品比较少,有的则相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国土上总的生活物资的数量,是不够维持这么多天的生活的,你们将通过以下两个渠道获得生活物资:

  “一,贸易。你们可以用自己多余的物资来换取自己短缺的物资。但即使这样,仍不可能使你们的小国家维持十五天,因为生活物资的总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