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反派死于话多(第3/3页)

比赛进行了十五分钟,节奏仍旧有些慢,双方的进攻力度都不太强。

这就是试探阶段了。

米尔沃尔是英超新崛起的球队,参加欧冠联赛还是历史第一次,过去上百年以来,米尔沃尔就只有过一次欧洲赛事经历,还是在预选赛阶段就被淘汰,自然不会碰到传统豪门AC米兰。

双方是历史第一次交手。

米尔沃尔对AC米兰的了解,仅限于比赛视频研究以及媒体报道。

反过来也一样。

AC米兰对米尔沃尔是完全陌生的。

这场比赛,米尔沃尔使用了新熟悉的4231阵型,但全场核心不是首发前卫布拉尼夫,而是作为后腰出场的乔迪·莫里斯。

以莫里斯为核心,两个后腰就分工明确了。

利弗摩尔的工作主要就是防守,莫里斯则要兼顾防守和进攻,负责维持整个球队的节奏和攻防转换,他也是米尔沃尔的场上队长。

利用开场的试探时间,米尔沃尔也在熟悉新阵型。

米尔沃尔的战术核心东西没有变化,但新阵型还是需要适应时间的,开场节奏比较慢,球员们多适应下跑动,等节奏快起来,才不会乱作一团。

十几分钟,足够了。

米尔沃尔不能说完全熟悉新阵型,但使用新阵型也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相比“双核心”的双前卫打法,莫里斯和利弗摩尔平行站位,再加上前面的布拉尼夫,就形成了中场三角站位,加强了中线附近的防守厚度,控制力也会相应的增强。

此外,只有单前卫的情况下,对锋线的支援肯定不如“双核心”,为了不和中场脱节,锋线上两名球员——达伦·本特和瓦尔迪,跑位也会相对靠后一些。

这也同样增加了中场控制力。

4231阵型还能让锋线球员,更容易获得球,而不是每当获得球的时候,都会到了临门一脚,达伦·本特和瓦尔迪,都会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这些都是优点。

任何阵型都不可能没有缺陷,相比“双核心”打法来说,中场配合的灵活性降低不少,由于中场支援程度减少,锋线的威胁性也降低了一些。

总结来说,新阵型就是牺牲一定的进攻能力,补充中场的厚度,增加中场对足球的控制能力。

虽然阵型只是莫里斯从前卫变成了后腰,但阵型是一个整体,一个球员位置变动,其他球员也会受到影响,从站位角度来看,新阵型肯定老了,更加偏重于防守。

这也是为了应对AC米兰可能的快速反击。

意大利球队都是擅长打防守反击的,AC米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AC米兰的实力本来就强劲,让他们轻易打出有威胁的反击是不可想象的,比赛就会变得更加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