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曼城才不好对付!(第2/3页)

即便上赛季,球队已经参加过欧洲冠军联赛,还打进了八强,但球队还是太年轻了,像是中场核心大卫·席尔瓦,也不过才过23岁,厄齐尔、王小雷,更只是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其他球员实力都不错,名气也不小,但欧战经验就没多少了。

这才是曼城第二次打欧冠淘汰赛,他们在“强队”的心态下,有些轻视对手,急于想证明球队是欧洲强队。

正是这样心态,让球队踢的太急躁,并不能完全发挥出实力。

因此,万胜才会拿“青年军”来比喻。

上赛季的曼城,可以说就是一支“青年军”,这是个好的词汇,说明一支球队很年轻,但“青年军”不是“欧冠强队”,其中的差别不在实力而在心态上。

这也是万胜反复强调的东西。

……

经过上半场的比赛,凯尔特人主帅斯特拉坎更加有信心了,他在中场休息夸奖了球队的表现,并让球员们在下半场再接再厉。

斯特拉坎相信,只要球队坚持努力,他们至少能够在主场打出优势。

只要能在主场打出足够的优势,那么到了客场,凯尔特人也能够掌握主动权,淘汰曼城晋级欧冠八强,也不会难以做到。

凯尔特人是满怀信心进入下半场比赛的。

上半场打出的优势和主教练斯特拉坎的夸奖,都让他们斗志十足。

他们的战术也很简单。

那就是进行积极的拼抢和对抗,利用密集进行防守,寻找快速反击的机会来取得进球。

上半场他们就是这样做的,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麦克唐纳和罗布森的进球,就证明了很多东西,对手曼城也只打入了一个进球。

他们认为下半场还会是这样,只要认真去比赛就能获得机会。

可是当下半场开始后,他们就发现比赛比想象中的难了很多。

曼城明显打的更稳了。

他们不急于推进,不急于去前场找进球机会,而不是在中后场不断的传球,不断的传球。

凯尔特人在比赛之前,仔细研究过曼城的战术,球员们倒是对此有心理准备,他们就坚持主教练斯特拉坎所说的“积极拼抢”就行了,可很快他们发现,当曼城踢的更稳的时候,他们想抢下来球可不容易。

曼城可不止是传球,他们一个不注意,足球就会被传到前面,等他们追过去的防守的时候,要么曼城获得好机会,已经完成射门,要么足球又被三、两脚传回来,这样的打法让凯尔特人球员头疼不已。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不断跑动积极拼抢了。

足球变成了他们的猎物。

他们拼命追逐着足球狂奔,球场的欢呼和胜利的希望,给了他们足够的意志去坚持。

他们想要以这样的方式,来给曼城制造足够大的压力。

如果曼城能够有失误,或许一次后场传球的失误,就足以让他们取得一个进球,他们就是带着这样的希望去努力的。

但是曼城面对这种防守的经验太丰富了,别说场上经验丰富的邓恩了,即便是边路上的格伦·约翰逊,传起球都不急不慢的,那种沉稳的心态,让凯尔特人球员,直感觉完全不可能抢下球了。

万胜一直站在场边。

他看着凯尔特人的积极拼抢,也不得不佩服这支球队队员们的毅力。

但比赛想要取胜,往往光是靠毅力是不够的,尤其和他的球队进行比赛,毅力或许能增加取胜希望,可两队的差距也是明摆着的,关键的一点在于,凯尔特人球员都不是铁打的,他们的体能可不比曼城强,在这样的比赛里,他们体能的消耗会更多。

果然和万胜想的一样,一段时间过后,凯尔特人就有一些球员跑不动了,他们不在积极的去跑动。

失去那股冲劲之后,他们甚至连防守都出现了许多漏洞。

斯特拉坎很快也发现了问题。

他本来以为这样去拼抢,应该会迫使曼城仓促的传球,又或者是逼迫他们把球传到前场。

上半场就这样的。

上半场的时候,曼城在后场也进行传球,但不会控制球这么长时间,往往球队一上去强,他们就去前场找机会了,在前场球队的密集防守下,球很快就能抢回来。

可曼城打的更稳之后,球队想抢下来就变得不容易了。

二十分钟过去了,凯尔特人连一脚射门都没有,他们的反击也没能打出来,从后场的进攻和前场也没什么关系。

很快时间又过去了五分钟,凯尔特人依旧没有机会。

虽然他们依旧是2:1领先,但比赛局势对凯尔特人已经很不利,他的球员跑动变少了,曼城一次次对己方半场的冲击,威胁也越来越大了。

球门好像随时都有可能被攻破!

这么下去肯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