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要学吗(第2/2页)

“其实国内很多古建筑是有考虑到防震措施的,你这个无梁殿也不是没有相关的思路。譬如他这个高宽比,其实是经过了控制的,有一定的防震性能。不过咱们的老东西,经常有一个毛病,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是拿这个无梁殿来打比方,最早设计它的人也许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高宽比,就是按更早的惯例,师父这样教了,就这样做了。他并没有防震的意识,所以做得还远不够。”

陈若华一般画出更详细的指示线,一边说道。

许问看着她的动作,回忆着连天青教他的方式,缓缓点头。

其实中国古代有很多东西都已经研究到了非常深入而细致的地方。譬如算术、譬如建筑、譬如天文学,等等等等。

由此,它们衍生出了无数的瑰宝,航海、建筑、机械、桥梁等等,都呈现出了极其先进的技术,许多还延续到了今天,一直绽放着夺目的光彩。

但是,在拥有如此先进技术的情况下,近代科学却一直没能萌芽,以致于到了一个时期,开始了一段非常艰难的追赶的道路。

究其原因,其实也跟陈若华现在说的比较类似,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么漫长的历史,这么智慧的种族,累积起来的成果是惊人的。但由于经验主义的泛滥,技术或传承或失传,却始终没有整理成体系,形成科学化的思路。

“其实我建议你如果有空,可以到学校来旁听一些课程,毕竟有老师讲和自学还是不一样的。实在没空,也可以自己买一些教材,好好研读一下。回头我留个电话,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来问我。”陈若华诚恳地说。

许问沉吟片刻,抬头问道:“陈教授有什么课程可以推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