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产能不足?变相涨价嘛(第2/3页)

哪怕是现在的欠账,以蓬县目前的财政收入,都不知要多少年才能还上。

窟窿越来越大,不可能让它继续下去。

“不至于,市场情况如何,稍微打听下就晓得,他做不了假。刘春来不是也说了短时间内不会考虑扩大生产规模嘛!”

许书记对刘春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他即将退了。

可吕红涛还有很长的任期啊。

“市场真是这样,扩大生产规模占领市场还是先分红?”

许志强愣了。

吕洪涛的话,直制问题关键——刘春来搞的厂,到现在,除了制衣厂、蔬菜种植给大队分红外,从来没有给股东分红过。

彩电厂别说分红,甚至让股东们又砸了一笔钱进去。

一直都是这样干的!

许志强不吭声了。

两人在外面一直研究着刘春来是不是在坑他们。

会议室里。

郑倩跟杨小乐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刘春来依然不表态。

一旁的杨筱筱跟赵同两人都不知道该不该提广告的事。

不提吧,会错过让台里发展壮大的一个巨大机会。

提吧,对方已经说得明白,市场火爆,继续打广告,只会让本就紧张的产能变得更紧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最后便宜的是竞争对手。

“行了!大家的心情我理解,都是为了厂子的发展,目前得研究一个可行性的方案,一直在这里吵,没有什么用。”

刘春来叹口气,开口打断了两人的争吵。

争吵停止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刘大队长。

“国际市场不能放弃,外汇不仅国家缺,我们同样缺;国内市场将是发展重心,更不能放弃。不能我们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市场,国内市场被其他品牌占领。”

刘春来再次叹了口气。

他同样左右为难。

根本就没想到市场会暴得这么快。

卫生巾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阶段。

自己记忆中的本来就了解的市场经验,到现在,根本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当初安乐的发展,经历了不短的时间,一开始只有一条生产线,几家国营厂也只是埋头生产,没谁考虑打广告宣传产品,开拓市场。

就像在非洲卖鞋一样。

市场潜力很大,关键得有人去开发市场,让消费者接受。

安乐一开始就是进军沪市这样的大都会城市起步,从在沪市登电视广告后,开始发展。

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占领沪市6成以上市场份额。

市场打开了,国际巨头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同样是从这些大都市起步。

刘春来一直认为十一条生产线,短期内产量完全够。

重生者的经验,这次反而不适用了。

根本就没有借鉴意义。

国内人口基数庞大,尤其大都会城市拥有太多每月按时领工资的铁饭碗,同样还有更多崛起的个体户。

数量不是小数目,他一直认为,需要很长时间培育市场。

毕竟,国内的女性,不熟悉这东西。

“宣传是不能停的!”刘春来严肃地说道。“不过呢,可以降低一些力度,必须随时保持产品的热度,让更多的人知道,形成品牌效应。”

刘春来强调着。

要树立一个品牌,就必须保持热度。

春雨是这样,苏尔美也必须这样。

“是否可以允许经销商涨价?”杨小乐问道。

供大于求,市场上就会出现卖不出去的,产品价格将会大幅度下滑。

供不应求,那是属于卖方市场,怎么定价,消费者都得接受,除非他们选择其他的。

杨小乐也清楚,涨价同样无法解决目前市场的缺口。

只能让很少一部分的客户放弃。

一个月几块钱,很多女性都能拿出来。

却方便了很多,卫生了很多。

“不行!”刘春来直接否定。

市场上,安乐的16片装一包只卖0.9元,国营企业16片装只卖0.6元。

苏尔美的卫生巾被杨小乐等人卖到1.2元了。

是国营企业的两倍。

再涨价,在刘春来的认知中,降会对整个市场造成很大影响。

直接就把客户逼着向国营厂家或安乐转移。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刘春来会干么?

“现在没法供应所有客户!不涨价,产品缺口将会更大!经销商会偷偷地涨价,最终损失的还是我们。”

杨小乐提醒刘春来。

他太了解经销商了。

这年头,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谁如果涨价,就取消他们的资格!我们的价格本来就比其他的产品高了不少。这样,每天产量先拿三分之一供应国内。”

“不行!一点都不够!连沪市都不够,更不要说首都跟花都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