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定位(第2/2页)

当然了,这么多年边疆区地方政府不是没想过用航空器来解决这个难题,问题是国内提供不了能够飞越天上这类高海拔山脉的通用飞行器;寻求国外产品的话,要价又太贵,地方上根本负担不起,没办法只能利用车队来回转运,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人员和物资也就算了。

要是对时效性要求高的话,那就是真看着茫茫天山欲哭无泪了。

可如果有一款能够轻松飞越天山山山脉,沟通南北疆的通用航空器就不一样了,实效性要求高的人员和物资可以轻松在南北疆两地实现通航,从而促进南北疆人员物资的流动。

青藏高原更是如此。

若是算上边防官兵以及驻疆、驻藏部队的补给运输,整个通航新机型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

正因为如此,腾飞厂的改进型运5就必须满足高原的使用需求,最高升限要翻一倍不说,动力方面也要做极大的升级。

毕竟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老运五四千三百米的最高升限,以及活塞五发动机,根本满足不了这两个地区的要求。

所以庄建业一开始就把改进型运5定位为一个全面提升的客货两用通用飞机,不但要提升发动机的能力,还必须保证人员在高海拔地区飞行时的安全性,因此涡轮螺旋桨和增压舱是不可避免的标配,两者缺了一个,那跟老运五有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