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3页)

哪里能一辈子不洗。

乔四美对费翔的无限热情随着小虎队的到来渐渐地降了温。

乔二强笑话她:好家伙,这回四个,你可以慢慢地选,看嫁哪一个。

日子在鸡毛蒜皮闲扯蛋中过得特别地快,乔一成依然一边读着书,一边仍然打着零工。

不过这一回,他不再做那些在饭馆里打下手端盘子的那种事了,他开始给报纸杂志写稿,还当了电视台的特约通迅员,专门负责写一些社会新闻的稿子,收入比起过去了,相当地不错。

乔二强依然老老实实地在工厂里上班,并且享受着与师傅马素芹之间的隐密而微带着罪恶感的快乐。

他们在没有人的时候,偷偷地躲在角落里吃东西,亲热地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膝头碰在一处,打着颤。

他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借着黑暗的掩护,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握得两个人都是一手的汗。

马素芹的丈夫依然拿着妻子的辛苦钱做着各种生意,不断地赔着钱,不能实现的发财梦使得他越来越象一只困兽。

乔二强依然是家里不被注视的那一个,这个瘦长的年青人,有着极微弱的存在感,因为这二年他变得比过去沉默一些而更加地减弱了存在感。

然而他还是快活的。

他甚至把每个月的工资留下部分交给家里之后交到师傅的手上,马素芹替他在银行开了个户口,帮着他存起钱来。

二强想着,有一天,存上足够的钱,跟师傅过上全新的日子。那全新的日子是什么样,是什么地方,二强的心里其实很糊涂,他从小想象力贫弱,那日子只象是一团暖的七彩斑斓的光,在他的前方不远处,似乎只在他一直一直地走过去,也许在明天,就可以走到。

三丽依然跟她的一丁安静地和睦地相处着,他们象两只相亲相爱的小蚂蚁,一点一点地经营着他们未来的日子。

三丽跟人学会了钩针,买了许多的棉线来,白色与牙黄色,开始钩她的嫁妆,窗帘,台布,杯垫,放在沙发上的枕巾。一到星期天,两个人就一家一家地跑家俱店,一丁暗暗地记下那些家俱的样式,回到家里画下图样,准备自己买来木料打制。每一次,他们的钱只够买一部分木料,堆在王家的搭出来的小披房子里,等着有一天凑够了料,就动手打家俱。

也正是这段日子,乔家添了一件稀罕物。

乔祖望跟儿女们提议,现在日子好过了,说什么也得买上台彩电。

不是齐唯民家那种黑白的蒙上层涂了淡彩的透明塑料的那种土制彩电,是真正的彩电。

乔老爹向儿女们提要求说,每个人拿一部分钱出来,不够的自己添一点。

二强三丽都出了钱,老头子也出了,四美还是待业青年,理直气壮地一分不拿,算起来还有三百多块的缺,等着乔一成来补上。

这笔钱,乔一成是拿得出来的,可是,拿得不大情愿。

他有了一个想头,想着存将来结婚用,他庆幸自己还好没有把给电视台写新闻稿拿稿费的事儿告诉家里,他用的是笔名。

一家子人眼巴巴地看着乔一成,乔一成还是把钱拿出来了。

怀揣着厚厚一叠票子的乔一成带着弟妹们去商场选彩电,乔祖望也远远地跟在后面,如同很久远很久远,过年时的情景。那个时候,母亲还活着,他们一家子上街玩。

乔二强看着大哥的脸色,担心地问:大哥,你不舒服?

乔一成没好气地说:肝痛。

四美没心没肺咋呼着讨好:要不要去医院看下啊大哥?

只有三丽听懂了,吃吃地笑,笑得乔一成也笑了。

到商场时一丁早就借好了三轮车坐在那儿了。

乔家有了第一件贵重的东西。

那现代的,喧闹的,光影纷飞,声色俱全的东西,使得乔家人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他们眼界天阔起来,举止文明起来,关系和睦起来。

乔老头晚上不大出去了,守在电影前看新闻看戏。他的嘴里渐渐地有了一些新名词: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砸烂铁饭碗,引进外资。

四美会看到很晚,有一次她独自一个人看至深夜,甚至把一个湿乎乎的吻印在屏幕上,那上面,正有一个她喜爱的明星在卖力地演出。

新鲜的东西来了一件,其他的便接踵而来。

到了第二年,乔家又买了一台电冰箱。

单门的,苏州厂,香雪海牌,是齐唯民给帮忙找人买的,他的一个朋友有办法买到,并且说,如果买两台的话,可以便宜不少。

这一回乔老爹爽快地出了大头的钱,但凡是享受的事,他不会错过的。

那淡绿色的冰箱被放在乔家堂屋的一角,发出低低地嗡嗡声。

乔祖望在每次吃完饭后都会极镇重地大声交待,剩菜记得放冰箱,不要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