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招谁惹谁了(第2/4页)

方寒看了看药方上面的日期,去年十二月,也就是他在燕京医院的时候,药方上面的签名还是方寒认识的一位专家,内科的一位副主任,高海琦。

高海琦下的是建中汤。

“这个方剂吃了之后没有效果吗?”方寒问。

建中汤是《备急千金要方》里面的一个方剂,主治五劳七伤、虚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则目眩,按说也算对症。

袁老板接过药方看了看,道:“这个方子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当时回去吃了一阵,吃的时候好像效果还不错,我儿子也精神了些,可吃了一个多月,停药就又成了原来的样子,后来又吃了一阵,停药又恢复了……”

“方医生,我儿子还年轻,不能整天抱着药罐子啊。”

“袁老板您别急,我想一想。”

方寒表示理解。

这要是老年人,整天抱着药罐子倒是可以理解,年轻人的话,整天抱着药罐子,确实不怎么合适。

西药还好,不怎么引人注意,哪怕天天吃,上个卫生间的功夫都能把药吃了。

可中药需要煎药,而且还要天天煎,一般来说,吃中药每天都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煎药倒是其次,一个人吃中药,家里满屋子都是中药味。

这也是不少人不愿意看中医的原因之一。

再说,这一天两天的还好,时间长了肯定有人猜测,这人怎么回事?

年纪轻轻,整天吃药,你说是调理身体,别人也不信,调理身体一吃几个月?

肯定有人猜,这是不是得了什么要命的病了之类的。

一个年轻人,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还没结婚,这要是被一些人误会,谣言满天飞,还找不找媳妇了?

这年头,身体健康的找媳妇都难,更别说是个药罐子了。

哪怕没人知道,两口子结了婚,那还能不露馅?

媳妇娶回家,离婚的又不是没有,这年头也没有生米煮成熟饭一说了,你煮成熟饭就是你们家的?

饭煮熟被别人端走的又不是没有。

方寒微微沉吟,里面有好几个方剂,有市中医医院开的,也有江中院的,高海琦开的方子其实是没问题的。

要不是谨慎了一些,其实昨天下午方寒如果开方,八成也会开建中汤,这要是开了没效果,袁老板大概也就灰心了。

“我看看!”

方寒正在斟酌,边上的老爷子一伸手,从方寒手中拿过了患者的检查单和药方。

看了看,老爷子问袁老板:“你儿子什么情况?”

袁老板也不隐瞒,把情况说了一下,因为昨天和方寒聊天,袁老板还特意说了儿子的伤心事。

“是肝气郁结,心气不舒导致的。”方寒也给老爷子补充道。

老爷子微微沉吟:“要是这样的话,我倒是知道一个方子,可以试一试。”

“方老,什么方子?”袁老板急忙问。

“蒺藜!”老爷子道。

“蒺藜!”

方寒一愣,然后急忙点头:“蒺藜,不错,这味药确实可以用来试一试。”

“蒺藜?”

袁老板问:“就是那种长着很多就比黄豆大一些的带刺种子的那种野草?”

“对!”方寒点头。

蒺藜确实算是很常见的一种药材了,甚至不少人都不知道蒺藜其实是一种药材。

蒺藜又名白蒺藜、屈人。无毛,被长柔毛或长硬毛,生长于沙地、荒地、山坡、居民点附近等地,青鲜时可以做饲料,果实能入药。

果实就是袁老板所说的比黄豆稍微大一些,长满了刺的那种。

非常常见。

甚至在关中一代,很多人都很讨厌蒺藜这种野草,每年芒种时节,很多荒地都会长满蒺藜,不仅不好处理不说,蒺藜的种子到处是,还很容易扎破自行车和电瓶车的轮胎,就是一些汽车的轮胎也能扎破,相当惹人嫌。

可蒺藜确实是一味中药材。

《本草》有记载,蒺藜,一名旱草,得火而生,能通人身真阳,解心经之火郁。

方寒多袁老板道:“这个蒺藜,回去之后炒干,炒出香味,然后磨成粉,每天用温水送服以小勺,坚持一月,看看情况。”

“方医生,真能治病?”袁老板还有些不信。

老爷子笑着道:“不收你钱,你怕什么,这玩意我都不需要去花钱买,每年有时间,我就自己去外面找一些,然后保存起来,我给你拿一些,你自己回去炒干。”

“方老,我不是这个意思。”袁老板急忙道:“看病自然是要给钱的,怎么能不给钱?”

方寒道:“我爷爷说的不错,这东西也不值钱,现在还没成熟,过一阵袁老板您自己都能找到,回去先吃,等袁大哥康复了再来付钱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