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不让未来科学家们因现实困境放弃理想(第2/4页)

这样之后才可以使用。

才算是建立了标准。

而在建立标准之后,再次的畅通就成为了一个特大难题。

现在有的所有应用软件,全部需要进行对应修改。

因为CPU的底层指令集架构变了,之前的软件也不知道该怎么去通过CPU执行运用;

虽然陈建业有提到兼容性问题,但翻译目标执行效率实在很低下,毫无竞争力可言,这对DeskOS良好的设计框架是很大的打击。

当然,这部分方年很早之前就考虑到了,给到女娲实验室的发展规划里面就有。

所以在推出DeskOS时,就特别强调了应用转译工具。

女娲实验室专程进行了相应研发工作,现在只需要针对性修改就好,但效率肯定不会太好。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会比苹果在2020年底忽然推出电脑用的M1芯片所面临的状况更难受。

想着这些,方年沉吟道:“还得再做一件事,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虚拟机工作站软件供应商进行资料整理,择一家收购技术,授权给毕方,让他们进行针对性开发;

支持在DeskOS+自研CPU的架构上,通过虚拟机软件运行Windows系统。”

说到这里,方年稍加思考,忽然拍板道:“这样,干脆提前改组前沿创业!”

“从前沿系各个子公司创立时,就是想要建立内部的生态循环;

最早计划是由前沿天使提供资金支持,让其它几家公司对应发展起来,现在唯独剩下前沿创业半死不活。”

“本来关于内部生态就必须要对前沿创业大动刀子,不如一步到位。”

“前沿创业直接改名前沿生态。”

“包括但不限于引导前沿社团部分有志创业的成员去分门别类进行自主创业;

一部分作为整个前沿实验室产业链的补充;

一部分发挥前沿学术知识产权储备优势;

最终目的是形成分散式产业,负责打破前沿内部整体生态的隔阂,辅助完成内部的畅通循环!”

说到这里,方年略作停顿,望向大家:“你们谁去主导这件事情,并且兼任前沿生态的总经理。”

白粥率先开口:“方总,是不是稍微着急了些,前沿社团的框架整理工作虽然趋近于完善,但因为适逢暑期,还只是纸面工作。”

接着又认真说道:“我不是反对前沿创业改组,事实上,我跟老吴也在进行这方面的计划,目标上没有考虑那么遥远,但在细则上更明确一些。”

吴伏城也沉吟着说:“如果现在进行确实会有点过于急切,能否稍微缓一个月半月左右,在九月中下旬再启动?”

“……”

见状,方年仔细想了想,最后从善如流:“延缓改组倒不是太大的影响,不过是不是可以缓慢进行,内部的调整工作从现在开始一步步来?”

“我认同。”

“……”

达成一致后,方年望向大家:“还是那个问题,谁去?”

“我不适合。”关秋荷双手一摊,她不太适合这类角色,容易事倍功半。

温叶跟谷雨也不适合。

最后居然又指向了陆薇语。

虽说陆薇语在这方面有些经验,前沿科学也基本步入正轨,蒸蒸日上的样子。

但不能什么事情都要陆薇语顶上去。

这不合理。

搞得她一个人功劳过剩。

“你们是想要累死陆总啊。”方年无奈道,“吴伏城你跟白粥一起去牵头,大不了我们内部轮岗行了吧。”

“……”

这样大家都没了意见。

最后,方年多说了两句:“相关工作都抓紧一点,争取这周就有个基本落实,这样我好去协调一下关系。”

闻言,温叶、吴伏城他们点头应了下来。

方年又说:“白泽的发展比预期更有利,值得我去一趟京城当面求见苗为这个大领导;

也算是为明后年推动庐州前沿改组成庐州前沿半导体,正式组建半导体行业上下游一体的集成设备制造厂商提前做些准备;

反正无非是多方联合,又或者前沿一家独大,周围聚集配套产业的形式,总归是庐州前沿来主导的。”

“……”

白粥一愣愣的。

甚至连吴伏城都是一愣愣的。

他们都不知道方年对前沿有过这样长远的规划。

关秋荷接过了话头:“真的要搞半导体IDM模式?”

“以现在全球分工的大环境,这样的模式有点费力不讨好。”

方年笑笑:“严格来说也不能算是要搞IDM,只是庐州前沿必须要牵头在庐州形成一个半导体完整产业集群;

且,只有庐州前沿成为领头羊,才能获得最丰厚的利益,无论是商业还是别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关秋荷这才理解方年话里的意思:“所以无论是多方联合,还是前沿一家独大,顶多就是产业规模问题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