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紧张吗?(第3/3页)

硬要说的话,在高通以外,也就是苹果自有化比较高,紧随高通之后,用上了自研的GPU。

当然……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做到手机SoC100%自有化。

尤其是在手机SoC的CPU架构和指令集上,因为全是用ARM的。

不过……

方年在成立白泽时,就觉得白泽应该去挑战在最核心部件上的完全自有化。

100%不可能,争取个95%。

比如系统内存颗粒用国产。

其它的,无非是一些协议标准嘛,比如有专利费的Wi-Fi,比如移动通信标准。

这都无所谓,前沿学术在这些方面都处于积累期。

哪怕是Wi-Fi,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WiFi的标准也在迭代中……

会议室的气氛总算宽松了许多。

陈院士还多补充了一句:“从下周开始,团队将有一部分成员进入技术梳理整合阶段,会将过去几个月内所有产出进行系统的整理。”

方年没多说,目光扫了眼投影:“听说现在有手机SoC开始整合安全芯片,是不是也可以加进去。”

陈院士沉吟道:“倒是有听说,但还不是主流,这第一代时间窗口太紧张,可否延后?”

见状,方年做了个手势,轻笑道:“只是问问确认一下。”

“虽然我不懂芯片内部的专业知识,不过看到这张图,有了些想法;

手机SoC有别于电脑CPU,是一个高度整合的系统芯片,为的是实现越来越多的功能,是不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迭代一些新的功能模块?

比如更高体验的音视频;

甚至可能有新的处理单元,比如人工智能处理单元之类的;

我觉得移动智能时代才刚刚开始,有许多未经探索的领域,并不一定说西方就是绝对标准。”

最后,方年望向众人,淡笑道:“这些问题院士你们可以仔细想想。”

听方年说完,包括陈院士在内,在座所有的研发工程师心中都是一阵恍惚。

从方年简单两句话带来的气场压力,再到现在轻描淡写提到的东西……

他们终于体会到为什么前沿这么大的体系的实际掌舵人是个如此年轻的青年。

最后当然也讲到了流片预案。

张教授娓娓道出:“原定计划是今天下午出发去湾湾流片,考虑到目前只有台积电有28nm制程,并且并不完全成熟等可能带来的影响,第一次流片的结果可能并不会如设计所料;

……

从流片开始到测试结束的整体计划周期是10天,前后冗余1天;

……”

最后,张教授也说到了至关重要的流片费用:“因为是最新制程,只能用全掩膜方案,台积电方面给出的报价是950万美元一次。”

张教授说完后,沈德民进行了补充:“在费用方面我方与台积电进行了多次协商,是考虑了新制程接纳度后的一个折扣价,已经是没办法再低了。”

听完,方年露了个笑脸,道:“理想状况下,流片费用也需要2000万美元……”

“这样,我先把话说清楚,最多可以在目前这个性能标准的设计方案下进行三次流片;

之后,你们无论如何都必须给出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解决方案,最终时间是6月15日,我只看结果,有没有问题?”

陈院士、张教授等人连忙认真回答:“没问题!”

“谢谢方总对我们实验的大力支持。”

“……”

开口就是三千万,两个多亿人民币的流片费用,这种大手笔在他们的从业经历中也是头一遭。

要知道大量的芯片设计团队、公司、实验室等,可能要两三年才能流片一次。

关键这可不是低制程流片,一次三五十万美元就行。

950万美元的流片费用比45nm流片费用贵了整整3倍!

就算看在钱的份上,他们也得拿出来点东西。

毕竟在海量知识积累和资金投入下,还提供了三次实际修改的机会,要还不行,陈院士觉得自己是无颜见人的。

“……”

午前,方年亲自送团队去往湾湾:“我在这里预祝各位马到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