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3/6页)

这问的,自然是萱儿。

萱儿点头,“去了,也不晓得大哥跟他说了什么,兴奋得不得了,好似摘得天上的星星一样。”

孟茯想,若光高兴,只怕还是因为那橡胶树有可能被找到的缘故。

“也不晓得是去忙什么?”李红鸾犯着疑惑,一面抬了净手盆过来,准备洗手吃早膳。

孟茯自然是晓得的,但是那些事情跟她们姑娘家说什么?尤其是她们这性子没有一个温柔娴静的,如此跳脱,只怕晓得了,后脚就要跟着追过去。

这两日里,孟茯忙着处理南城菜园、贝壳工坊以及杂货铺的诸事,等着忙完了。

若飞他们也跟着沈夜澜来了,但沈夜澜只待了半日,便去了乱石滩。

是因为禹州那边的风声,到底是有些影响到了乱石滩的商贾们,所以生怕出事,他这个知州大人便亲自过去,也能稳定人心。

这里商栈今年孟茯他们承包了双峰县的瓷窑,所以今年年底是出不得货物了,只等年后将盘香与贝壳工坊那边的小件运送出去。

那些都是定了主的,这边不必亲自过去,只消打发个可靠镖局帮忙运送过去就是。

这南海郡一项过年没气氛,这几年下来,孟茯已经将年味忘记什么了,于是年货也没打算准备了,而且大家似乎已经入乡随俗,反而更期待这海神娘娘的生辰节日。

如此这般,她也就喊了李君佾和若飞跟着,一起去了双峰县。

若光重心仍旧是在农业上面,沈珏身体还没好,所以孟茯也没叫他。

只让他安心养病。

说起这一次他们都榜上有名,中了秀才,但出乎意料,榜首竟然是若光。

无他,只因为培育出来的新稻谷种子京城里实验过了,的确比传统的稻谷要好,同样一个稻穗,能比从前丰收两三倍。

所以综合之下,便个了他榜首。

人生在世,无非不过是吃喝二字罢了,这人活一世,忙忙碌碌的,不就是为了一口吃的吗?他这是解决了天下民生难题,想是不过三两年的时间,这稻谷种子推广出去,想来过五六年,这大齐就不会存在饥荒之事了。

所以他的功劳之大,这个榜首是绰绰有余了,即便是直接在户部给他安排个从五品也是当得的。

只是他年纪还太小,若真是十七□□,只怕朝廷的旨意就直接来了。

所以他在这方面有天赋,自己又喜欢,孟茯自然是不会让他去作别的事情,白白浪费了他的天赋不说,还叫他不快活。

因此最终就领着李君佾和若飞去。

若飞心细,善于观察,也能主持事务,带在身边的确是一把好手,可抵得上一个小管事。

最为重要的是,他是自己养大的,并无二心,全心全意去排忧解难。

所以孟茯手上有什么要紧的或是不方便让外人知晓的事情,托给他办再仔细不过了。

而李君佾,带着就是纯属为了磨炼他。

因此孟茯也没客气,艰难的事情没少分派给他。

若飞看在眼里,有些担心,“阿娘,我知道您是为了阿佾好,可是他接触这些事情的时间太短,从前又都一直关在王府里,您就让他一个人去百姓家里……”

才到双峰县第一天,孟茯便让李君佾拿了个小本子,去景州搬来的百姓家中做调查问卷。

不是什么大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最是能深入百姓之中,晓得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也能清楚深刻地了解,朝廷又需要给他们做什么?

“鼻子下面就有嘴,他又不是不会问,你担心什么?何况正是因为他孩不能像是你们一般,能与老百姓自然而然融于一起,不用他们开口你们就知道他们缺什么,所以我才让阿佾去的。”反正沈夜澜说了,需要一个盛世治世之才。

什么是治世之才孟茯也不懂,但天下就是这千千万万老百姓组建而成的,他们就是地基,朝廷就是上面的高楼。

倘若地基腐烂了,上面的高楼修建得再怎么繁华也会倾倒。

所以想要保持高楼的繁华,那必须将地基打好,而且还要时常维护。

但不从高楼上下来,不亲眼看看这地基,不做了解?又怎么知道如何才能让地基坚固不可破呢?

所以她现在就想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让李君佾融入老百姓之中,不用将来坐在高高的庙堂之上,下面老百姓们如何生活,还需要从别人口里转述。

眼见还不一定为真,耳听就更为虚了。

等着从层层官员口中得知,只怕最初的消息已经变成得面目全非了。

但如果李君佾一开始就知道老百姓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到时候是真是伪,他一下就能辨明。

若飞听到孟茯的话,没再说什么,只与她回着旁的事情,“城外三里外,都是建造窑厂的好地方,但是到时候开始烧窑,到时候打算直接用双峰县北边露天采来的石炭,这样只怕还是会影响到附近村子的老百姓,所以您看要不要再往外移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