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3/6页)

非得将人困在这里,活活给饿死?

就好比那些百姓是鱼,景州却干旱无水,这样不放鱼走,迟早是要饿死的人。

高大人却是有些担心,“这些个世家素来横行霸道惯了,如今黏土越来越少,瓷器就越来越贵,他们只怕不愿意让这些手艺人离开,若南海郡那边真烧出好瓷器来,他们这居高不下的价格也就维持不了多久。”

到时候自己岂不是将这些个世家给得罪了,未来这半年的日子也不好过。

季师爷倒没有想到这一点,一时有些为难。但想着近年来南海郡飞速一般的发展状况,又想起城外那些衣衫破烂的老百姓们,明明会手艺,却无处可展,种地这景州又不出粮食。

一脸正色地看朝知州:“大人,您若是因怕得罪了这些世家,而眼睁睁看着他们被困在这景州而活活饿死,难道您的良心就能过得去么?”

高大人回想自己这一辈子,虽没有什么大建树伟功绩,可也没什么过错。

所以这心里是如何也不愿意临退之时,还要背上这么多条性命。

景州的日子一年比一年还要艰难了。几年想要进城的老百姓直接翻了几十倍。

所以他不得不规定每日可进城的数量。

“罢了罢了,本官不管如何到底是朝廷命官,他们不会真拿我如何,最多是给本官些难处罢了。现在就去写信。”高大人思来想去,余下来这半年,他忍着些吧。

反正都老了,到了这把年纪,还争那些做什么?

季师爷听罢,连高兴道:“学生替百姓们多谢大人!”

高大人把章子递给他,摆着手。“去吧!”

这信很快就送了下去,那季师爷也怕几大世家晓得,所以办事密不透风,悄悄咪咪的。

各县衙就是缩小的景州城,也同高大人一般担心今年饿死冻死的人数攀增,于是有人来办理迁移,他们自然是高高兴兴放人。

要说也不是平白无故有人来办理迁移,孟茯不是先去了牙行么?自然也留了招工启示,牙行也想赚这一份中介银子,自然是到处给他们找人。

所以孟茯这里几乎没怎么出力,牙行那边就替她把事情给办得漂漂亮亮的。

等世家们反应过来,已经晚了,那些会手艺,甚至是手艺还不错的匠人们,人家即便舍不得离开故乡,但总不能愚昧地不为饿着肚子的儿孙考虑?

再加上这几大世家着实欺人太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衙门离的迁移文书都拿到了,自然不怕他们。

话说莫寻寻那日领着拓跋筝回了莫家后,花氏那些个后宅里的阴谋算计,在拓跋筝绝对的武力值面前,都不值一提的。

谢家那边又匆忙来提亲,不给花氏一点喘气的时间,莫老爷虽是早出晚归,但是也不敢怠慢拓跋筝这位妻弟媳妇,只将花氏好生约束,独孤氏留下的东西,都统统交给拓跋筝,由她来承办女儿的婚事。

而他这些天忙什么?当然是跟牙行里的人一样忙着。

盖了南海郡知州沈大人红章子的信函他看到了,而且南海郡那边如今发展飞速,人家做什么成什么,本来那双峰县又多的是黏土,所以这些匠人们与其在这里饿肚子,不如去那边求生计,他自然跟季师爷一般,没钱就出力。

但莫寻寻很纳闷,尤其是昨天谢家就来提亲了,她父亲百忙之中便抽空将她母亲留下的东西,都转交给了拓跋筝。

对拓跋筝信任无比,甚至是自己的婚事都托付给她,而非花氏。

“我一会儿便带你去见一见那谢兰江,你若不喜,这桩婚事就退掉,不必勉强,将来找更好的就是。”虽然那谢夫人看起来还算是个好婆婆,可拓跋筝想着孟茯说的那话对,送佛送到西,既然已经帮了这莫寻寻,就帮到底。

最为重要的是,莫大人提了独孤氏有个幼弟,养在庙里,年纪算起来和独孤长月不相上下。

至于那位弟弟,多半不晓得有这么个姐姐,因为当年独孤氏是跟莫老爷私奔的,与独孤家那边断了来往,许多年不曾来往,她身体不好,病故的缘由正是因为思念家中亲人,莫老爷去替她寻,却得了被灭门的噩耗。

然后独孤氏才没撑下去。

虽没有证实,都是凭着莫老爷红口白牙说。可有这么多巧合一致的地方,已经算得上是一道难得的缘份了。

还有这莫寻寻的相貌也摆在那里,无法让人去忽略。

即便最后不是,拓跋筝也要看着这缘份之上,不妨帮她一帮。

但莫寻寻此刻心里想的还是拓跋筝这个冒充的舅妈,“你是如何说服我父亲的?”难道她真有个舅舅?

拓跋筝听到她这个问题,想了想,很认真地看着她:“你应该问,你父亲是如何说服我的?”

莫寻寻侧着头,有些不明白她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