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遗憾

京兆尹论罪是大事, 台省礼应派人与护军府交涉。然而来迎者虽各有显职,但在看着护军府的人将薛琰交与姜弥的时候,连半句话也不敢多问, 竟这样看着薛琰被送进了廷尉属。

陆昭以录尚书事的身份,先回尚书省安排事宜, 随后又着手安排了黄门北寺狱周围的布控, 以避免杨宁等人情急,真要对那些党人动手。因此回到值房内,已近宫门下钥。雾汐早已奉了巾帕、茶水等物等候。陆昭净过手后, 就着雾汐捧的巾帕挨了几下拭干,随后问道:“护军府的人来了没有?”

陆归任车骑将军加护军将军, 京中亦开护军府,掌管长安宿卫。护军府捕了一个两千石是大动作, 陆昭也相信若非真的有事,兄长也不会为此。

此时, 一名武将被领了进来,乃是护军府的一名都尉。

“末将知此举张扬, 只是当时京兆尹要毁堤岸, 堵塞官渠,各家不忿,两方厮打起来, 将军这才出的手。”

这时侯在一旁的参军王谌替她计算着利害:“其实堵官渠这件事,往年也有,官渠堵了, 各家私埭就不用决开, 受损就少些。现下私埭不能决,再堵上官渠, 各家就难免淹涝。”

渭水泥沙量不少,单纯堵住官渠,必会造成河道大片泥沙淤积堵塞。而疏通渭河水道也是历年一项大工程,说是万金之举也不为过。薛琰一旦毁坏官渠,那么陆家等南人负责京畿重建,单单物流的费用便要直线上升。如今国库入不敷出,全靠各家捐输,再经这一遭,陆家也不得不再让出更多利益给各家以换取工程平稳推进。否则在清议的大环境下,或要失去一个将作大匠的位置。

但涉事各家也并非全无嫌疑,将这场矛盾上升到兵事上的敌对公开化,将执掌京畿的陆家卷入其中,也是要借势牟利,逼着陆家站在最前面和薛家死战。

陆昭也知这些乡宗豪强底色,如今陆家势大,皇帝都要忌惮三分,下面的人无论口号喊得多响亮,都保不齐要借势搞些小动作。

陆昭没有表态,只垂眸望着涉事人员的案宗,周围掾属也感到一股慑人的威势如浓云一般压了下来。

如今陆家身居高位,也是步步为营步步险。今日这件事,即便是各家都无心为之,陆昭也不能如此作想。

她若完全针对薛琰,那么其他世族或许也要借此时同气连枝,弄出狐假虎威的名堂。这样一来牵连甚大,只怕到时候她这个录尚书事的位置都要坐不稳。

而薛琰这边,就算本身是按照旧法、抱着公心来做这件事。但都中无论是皇帝还是司徒等重臣,都在想办法介入陆家独掌的京畿与禁军之权。薛琰这个决堤的举措会让他们看到一丝逼陆家让利的可能,只怕也不介意一力运作,让薛琰暂时压住京兆尹这个位置。

由此看来,兄长在第一时间将薛琰扣下来付与廷尉,举措也是得当。若是薛琰真敢靠着中枢扯虎皮,就该一脚把他踢过去,既能震慑那些闹事的豪族,也可以看看朝中各方的反应。

“涉事人家也要有所记录。”陆昭将卷宗阖上,语气中带上了几分不客气,“得让这些人知道,车骑将军肯对大家和气,朝中律令未必容情。”

“朝中我会亲自出面。”沉寂许久,陆昭开口嘱咐了最后一句。

她亲自过问,就会有人碍于面子避免见恶于她而有所收敛,不敢胡乱施加压力。这件事情最终还是要付予台省讨论,届时哪几方魁首浮出水面来与她亲自对掌,也令她颇为期待。

护军府的人离开后,陆昭轻轻取下进贤冠,放置在一旁,闭目养神。然而很快,原本应该亲临与护军府接应的台臣,已经换成一个崭新的调和人,以别样的方式、别样的姿态抵达了殿中尚书府。此人乃是太子乳母,李令仪。陆昭叹了一口气,重新戴上了冠带。

李令仪亲自拜会殿中尚书,陆昭自然也要亲自出面接待。虽然先前在长信殿时,两人接触不多,交流更是冷淡,但此时在殿中尚书府,意味便大不相同。一是此人身负皇命,算是代表皇帝一方来接洽,二是此人到底也是长辈,抛开情分,于太子而言也是战略上的合作伙伴,多少要给几分面子。殿中尚书府的人也知来者不善,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李令仪初入府中,先寒暄片刻,随后便环视府内诸多布置。文移、籍册虽然繁多,但摆放整齐,条目清晰,急办、待办皆有顺序。周围甲士拱卫,府内掾属衣冠整洁,俱是神态恭谨,目光奕奕。此时,李令仪的羡慕之色也是溢于言表。

当初,她被崇德皇后选为皇子乳母的时候,也是谨守本分之人。但在崇德皇后死后,有保太后贺氏的援例以及闻风接近她的人,也让她看到了许多种可能,因此不乏有雄心壮志。陆家强势,眼前的陆氏更是手腕刚利之人,而她本身就是长辈,实在不愿意屈居一晚辈之下。其次,她也认为作为未来皇帝的乳母,自己的权位也应当俱有一定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