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穷图

二月辛酉, 金乌初升,栖于玉栏,片刻后, 便有霞气缭绕蒸蔚,如镜台喷花, 绮罗环扇。区区五日光景, 长安城与宫城靖安,部分朝臣已归家看顾,城东的灞上战场也基本清扫完毕。

王师与叛军的对抗不过是天光之下奔流的渭水, 但王师与王师之间的抗衡才是万流相汇处的暗潮涌动。世家与世家的纠葛,中枢与地方的权衡, 人人心里的一盘算计各自摆开,局势不可谓不险恶。

女流、小辈、佞幸、外戚, 四种描绘加身的陆昭如今掌控禁军,为解救禁中皇帝的第一人。而关东王姓诸家、北镇的国公宿老、荆扬的后起之秀以及陇上的行台高官, 如此举足轻重之人,却不得不在这个清晨, 仰望那片异样却瑰丽的日光。

而正是在这一天, 车骑将军陆归领皇帝诏命请人封锁潼关、武关,避不出战,并书信与北海公元丕, 请其总领雍州战事。这既是出于对大局的考虑,亦是对陆家安全的考虑。毕竟他与陆昭首攻京畿,已是大功加身, 实在不必再与他人争功, 强出风头。如今时节,他最重要的任务是守住长安门户, 配合妹妹完成一个权力跃迁的过渡期,维护局面稳定,不激起任何一方掀桌子。若陆昭所料不差,五月以后,各个势力都会逐一汇聚到长安附近。在此之前集中完成人事方面的安排,毕竟放眼远量,门阀执政下不可能允许一家长期的独断专权。

这一日,陆昭也正式前往吴淼所在的丞相府参与议政。丞相府掾属大抵保持了贺祎时期的状态,以东西曹掾为首,通过调整人事来实现政治目的。而两曹在职务上则是东曹更重,毕竟东曹掌握时下两千石升迁调任的品议权,能得此任事的子弟必然是时之高选,乃是更高于中书的起家官。而西曹不过是掌公府之内的典选,出任者亲则亲矣,贵未必贵。

陆昭前往丞相府前已悉知,如今东曹掾是先前被赐婚的薛芹,算是吴淼对于皇帝布置的呼应。而陆昭之所以来丞相府议事,也是为了行台归都后各个官员们的任职问题。看来吴淼是将陆昭的老对家薛氏摆上台来,和自己对抗。

陆昭的到来并不是秘密,在名刺奉与吴淼后,丞相府和太尉府班底都做出了回应与布置。如今陆昭算的上是旧勋赫赫,履历上亦是无可指摘,又是西北世族首望,如果公府接应不当,就连吴淼本人都要受到耻笑。

清晨时,便有公府属官从各处搬来大批的竹制步障,分列道旁。公府内各个办事堂间也设有竹障,将闲杂人等隔绝开,以便在主官们走动的过程中受到惊扰。

陆昭如今虽非丞相府属官,但由于新任殿中尚书,也需向吏部上交一份阀阅。现下整个尚书省都处于空置,吏部由于谢云的离开更不复存。好在王谦仍是尚书仆射,在府门负责接送陆昭的同时,也带了一位曾经吏部的任官来接收陆昭的阀阅。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大多数人在任职前仍需在吏部挂号等待,直到尚书批复,才能就职。

迎接陆昭的除了王谦还有太尉府长史卢琳。卢琳先领陆昭与诸位掾属见礼,随后才带着她往丞相府正堂内走去。

陆昭也曾与此地面见贺祎,每次贺祎都是单辟一间屋室商议政事,因此她也从未见过丞相府的正堂。而吴淼行事作风与贺祎大不相同,在接见陆昭的同时也在对案上冗杂公文作诸多批示,时不时还要对周围的掾属们有所交代,与贺祎想比算是一张一驰。

吴淼见陆昭前来也旋即放下手中政务,正式让大家与陆昭见礼,随后微微一笑道:“事务繁多,礼节难全,还请女侍中不要见怪。女侍中竟愿拨冗前来,实乃令人振奋。”

公府掾属因世家出身自有行事风格,而吴淼身为太尉也自有公心——任何人的到来都不会因私而废公。

陆昭连忙下拜道:“晚辈惶恐,太尉身系国事,本应日日前来请教。幸得太尉安抚众心,宿卫皆思归于王化,晚辈才能脱身,以全礼数。”

吴淼笑着抬抬手道:“疏见未必荒于国事,勤视或许有碍政务,非常之时,倒也不必事事周详,只要大体无亏即可。”

王谦亦陪笑道:“殿中尚书清理两宫诸苑,也是为我等辟出一片清净之地,可以筹谋国事,我等饮水当思修井之人。”

几日下来,陆昭也发现了时人对自己的称呼多有不同。打压自己权威者,多愿以女侍中相称,以强调自己的外戚背景与女官身份。而景从者则多以殿中尚书相称,意在巩固她的权威,继而达到稳固自身利益的效果。至于太子妃一称,也就皇帝和后妃等叫叫。分封诏书虽下,但大婚之礼未成。这些人叫得如此迫切,不过是事权既不可得,占一占辈分的便宜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