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深意

闻言后, 陆昭只是摇了摇头,眉目安静地低垂着:“不,我想去。”

“那当日父皇征辟你为女侍中, 你又为何拒绝呢?”元洸十分不解。

“今上真的想征辟我么?”陆昭目光划过元洸的眼角,仿佛有可以洞穿一切的锋利, “如今太子携主力西征凉州, 把控关陇之安的便是关陇世族。对于保太后与其族人而言,陛下必然要极力示好。保太后既举荐了我,他自然不好拂了保太后的面子, 更要来讨保太后的欢心以示重视。如果这次征辟仅仅是出于讨好,并非陛下之本意, 我却欣然应征了,即便是真成为了女侍中, 也会让陛下从心底厌恶。”

“人到了陛下这个地位,多多少少都会说些体面话。就好比你送我那个食盒里的一碟荷叶糯米鸡, 荷叶一层层的拨开,剥到最后, 也不过就是那点东西。”

元洸本来听着她说着义正言辞的大道理, 到最后却怎么也没料到,竟然变成了对那日食物的抱怨,因笑道:“我明白了, 下次也不去买那家的糯米鸡了。”

见元洸老老实实坐回了原处,陆昭也不再说其他。

其实拒绝魏帝的征辟,她还有更深层面的考虑。

魏帝引兄长在安定的力量和太子本身的势力, 欲与纵横几朝的关陇世族抗衡, 且态势愈演愈烈。若其功成,自然是名垂千古, 青史不吝笔墨,若其功败,那便是在万人声讨之下粉身碎骨。

如今兄长已官至车骑将军,是摆明了魏帝的自己人,而陆冲亦为中朝官,为魏帝顾问,也是自然而然地划分在了魏帝这一边。如今,家中可以用来布局的棋子已有两枚压在了魏帝一方,那么自己作为唯一一颗还可以策动的棋子,就要避免为魏帝征辟,而是要尽量站在保太后的圈层之中。

况且此次虽然拒绝了魏帝的征辟,但是两月后依旧有正常途径可以参选,保太后若一道诏令下来直封,也不是不可以。而保太后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只怕还是要对她做一次考验,且这一次的考验十分凶险。

保太后在魏帝面前极力夸赞自己,并且推自己为女侍中,一定会让魏帝来揣度陆家与关陇世族的关系。如果自己应征了魏帝,那么魏帝则会以为保太后在为自己的出仕而造势。而值得关陇世族如此费心,显然并非自己一人之故,往深细想,魏帝只会得到一个结论,那便是陆氏已与关陇世族合流。

而之前魏帝启用陆氏,除了解决凉王的问题之外,最大的意义还是要和关陇世族抗衡。既然陆氏已与关陇世族同流合污,那么她的兄长陆归与陆冲都不再有重用的必要,从而为魏帝罢免,对于家族的反扑清算也会很快到来。

到时候保太后对于自己或用或弃,都可进退自如。一旦出手将她从魏帝的迫害中捞出,那么自己则必须死心塌地效忠于关陇世族。如果魏帝并无忌讳,那么只能说明自己已被魏帝吸纳,不再具有为关陇世族效力的立场与忠诚。日后也会在保太后的手中被逐渐边缘化,以至于废职出宫。

因此,陆昭无论如何都要断然拒绝这次魏帝的征辟。如此一来,才能带给各方都可以接受的观感。对于魏帝来说,陆家仍然没有与关陇世族同流,仍然可信可用。而对于保太后来说,陆家拒绝的是魏帝这方面的征辟。

更重要的是,陆昭虽然有了强烈的表态,但是陆昭的父亲靖国公,却对女儿的做法表露出了明显的不满。这意味着陆家的最高掌权人至始至终未曾表态,即便拒绝了魏帝的征辟,陆家仍然留有斡旋的空间,与最终的决定权。以保太后的智慧,必然可以想到这一层。

这是三方对彼此的一种试探。陆昭必须与父亲分开做出相应的姿态,从而扫平各方怨望,并最终跨过保太后与魏帝为陆家设置的门槛。不过这样一来,陆昭成为女侍中的时间就要往后拖延一些,但是从大局上,则规避了所有的风险。这已经是最为稳妥的决策。

其实对于拒绝魏帝这一做法,陆昭还有着更为阴暗面的揣度。魏帝性情多疑善变,虽然此举可以洗刷与关陇世族勾连的可能性,但魏帝很有可能会觉得陆家在分头下注,首鼠两端。如此一来,必会震怒,下令逼迫陆昭必须应征。而由于被逼迫,保太后也不会怀疑她是否于魏帝有所共谋。她如今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真的可以更快入职宫中。

想至此处,陆昭深吸一口气,抬眼时却对上了元洸的目光。

元洸一向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性格,美酒,华服,繁艳的,激烈的最好。他天性喜爱纵欲,并要一一付诸实现。而陆昭则是截然相反的个性,这曾经让元洸十分看不惯。用他的话来讲,这样的女人带到床上去,便是最没有趣味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