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纳降

陆衍的大殓之礼结束后,虞衡乘车从吴宫西门出发,准备回到居所。车辆出皇城未远,只见之前常走的道路上有两名彪形壮汉扭打,虞衡惊魂未定,连忙命车夫改道。

车子进入一条无人小巷,此时雨也愈发地大了起来。虞衡坐在颠簸的车内左右摇晃,脑海中仍回想着会稽郡主凶狠凌厉的目光。忽然,车子停了下来,而虞衡在试探性地叫了一声车夫的名字后,面对无人应答的寂静,恐惧的泪水终于不可自抑地流了下来。

当虞衡被乱刀砍死于穷巷的事被写入奏疏传入台城后,魏钰庭仅仅是看了一眼,便将奏疏放在最下层那些从来不被太子阅览的文移之中。

那些刺客多半是南方世族们派的。虽然魏国本朝一改律法,不再对复仇者施以宽仁的处罚,但因寻仇闹出的任命依然不少,而大多数地方政府也选择性无视掉了这些案件。

坐在魏钰庭身旁的年轻文员看到这一幕有些惊讶,压抑许久之后,终于向自己敬仰多年的前辈道出了不解:“前辈素日教我士大夫当以风裁自持。虞衡以两千石之位身死街巷,前辈为何要将此事压下?”

魏钰庭此时在撰写公文,闻言淡淡道:“此宗族仇隙,自有乡法决断。你愿做铁肝御史,豪族也要有金刚肚量来容你啊。”

然而对方闻言却依旧慷慨激昂:“这些豪族世家勾连乡里,藐视王法,怎能一味容忍。”

魏钰庭看了看眼前忽然发声的年轻人,他们俱是出身寒门,从最低一级的文员做起,一路攀升。乡塾所教,不过是将四书五经中的大义解读一番,然后背诵。但对于这个世道是如何运转,权利是如何分配,他们没有世家耳濡目染的上层资源,一切只能靠自己去体悟。

或许有着前人凿井后人饮水的愿景,魏钰庭在面对这一颇为锋利的提问后,决定将自己数十年来所得尽数告悉:“天下无处不有仇隙。况且自古皇权不下县,而一县之地的官员也不过一县令、数吏员而已,刑狱难明便是常态。因此血亲复仇一事,多靠地方长老调节以及豪族自治。而皇权只有在矛盾最激烈,涉及天下安稳的顶级门阀斗争时才会出手。”

年轻人仍是不服:“即便如此,有司事既已上报,事关两千石大员,殿下理应过问。”

魏钰庭听完,放下笔:“这样的事处理起来并非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各家利益与情绪都要照顾到。这种事全国各地每日不知有多少件,若开了先例,那么地方必然会放手不管,进而全部交与太子与今上。怨望与世仇如同森林野火,奔赴火场的人若不能将其扑灭,便要承受引火烧身。到时候你我便是引火之人。罪不在今上,罪不在殿下,就只能罪在你我。”

说完,魏钰庭将已经分好类的奏疏文移放置托盘中,动身前往太子的居所。

泠雪轩内,元澈正与两位司礼官商量纳降礼的筹备之事。另外,纳降礼过后,陆昭一家便要北上长安。因此,车马安排,甲卫调拨,以及路上所需物资都要提前准备。东西既要齐全实用,也要合乎规制,几人着实废了不少心思,商讨完毕后,两位礼官鱼贯而出。

此时各地奏疏文移已由魏钰庭送至阁内,元澈拿起最上面一本,奏报的署名他并不认识,仔细读来不过是最简单的问候之语。直到将文书展开至最后,方看到一张小小的字条。

陆归仕于凉王。

元澈抬头看了看站在身旁的主簿,两人心照不宣地同时黯下了神色。

傍晚饭后,元澈唤了司巾婢女安禾来篦发。此时周恢捧了纳降礼晚宴的出席名册来,让元澈过目。元澈寥寥翻了几页,便放下来。

宴席原不忌男女,但因此宴席历来不乏将帅借酒闹事,将战败国家的女子们呼来唤去,侍奉茶酒,调笑娶乐,到底是一桩屈辱。因此元澈在几日之前便免了吴国宗室女子出席。

“把会稽郡主的名字加上去。”元澈的命令简单直接。

这却难为了周恢:“殿下要单请她,总得有个由头。况且历来纳降,宗室女出席,多是弹琴歌舞,单单请人出席,从古至今谁也没那么大面子。就算请来了,人要坐哪呢,殿里全是男子。”

作为战败国家的皇室女子,在这种场合上侧席作陪乃是常见,并非怜取美色,而是示辱。前朝末年间,冀州牧吕坤击败燕国,庆功宴上燕国国君亲自奉酒布菜,击节起舞,俨然一老奴姿态。

元澈说完又唤了刚刚被遣出去的司巾女婢安禾入内,问:“你们吴国公主都会些什么?”

安禾看着房间内的架势,早已惶恐万分,一时间嗫嚅出两个字:“琵琶。”

回忆起在思危阁看到她那日,居然擅改曲谱,堂而皇之地炫技,元澈忽作满脸鄙夷,嫌弃道:“郑声乱雅,不合时宜,没得扫孤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