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惊变

次日一早魏钰庭便去台城公署办公。如今送到长安的奏请,一部分已经有了示下。六军犒赏分封,虞衡的大铨选一职,以及苏瀛的扬州刺史之位已经敲定。而蒋、周二人的功劳,陛下已有私谕尚需斟酌,不过是因两人名位皆已煊赫到无以复加罢了。

此时已经接近日中,魏钰庭打开最后一批请事奏疏,这些奏疏无任何加急飞羽,亦无题章,皆是以私人名义上奏。原本这些可以暂留台中,等太子回来自行批阅,但魏钰庭发现这批奏疏与以往相比,几乎绝大多数都来自南方顶级豪族之手,其中以顾孟州、沈澄誉二人最为显眼。

魏钰庭心下存疑,只觉事情非比寻常,于是嘱咐了下属几句之后,带上这批公文,亲自去了元澈的军帐。

元澈此时已经歇兵,将魏钰庭送来的奏疏大致翻阅阅览。第一本他尚能看完全文,读到后面,便越翻越急,直到最后一本奏疏,只展开读了一行,便被元澈狠狠掷在了地上。

“殿下?”魏钰庭看到太子的反应印证了自己的隐忧,不由得问,“究竟是何事如此盛怒?”

元澈深吸一口气,低声道:“顾孟州、沈澄誉等人请求南归。”

魏钰庭听罢脸色一白,呢喃道:“难道他们要……”

元澈只觉脑中轰翁,双拳捏得铁死:“你想的不错,今日早上,孤收到旧苑来的邸报,顾、沈等人前往景阳殿泣拜老吴王陆振。”

说罢,元澈匆匆出帐,翻身上马,而后对身边的两名副将道:“你们二人各率一卫,即刻前往顾、沈宅邸,务必将人留在建邺!”又对魏钰庭道,“你即刻返回台城,所有南归奏本均不允,即办即发,不录入文库,莫要让其他世家知晓。”说完,缰绳一紧,下令左右,“速回旧苑!”

白马飞渡金水银桥,踏过丹墀紫陌,冲进为他迟迟而开的一线天光。旧苑的云门露阙,玉宇璇阶,绛阁瑶台,清衢雕墙从他的眼前一一略过。石板上的斑斑积水,尚倒影着天光云影,白梅花海,然而顷刻之间便碎成银星点点。

元澈与一众人奔至景阳殿玉墀前,方才翻身下马。周恢早在得到南士泣拜吴王的消息时,便觉得大事不妙,带着亲信与旧苑值守的部分侍卫来到此处。见元澈已登玉阶,连忙紧步跟上。一柄七宝鞭掷落而下,元澈的声音仿佛亦自天而降:“人都在?”

周恢伸手接住了马鞭,一边登阶,一边气喘吁吁道:“都在,都在。”

“她从竹林堂回来了没有?”元澈已然冷了面孔,语气中带有一丝素日未有的凛戾。

按礼制,若非父母孝,三日哭祭后,便不必再居偏庐。

周恢似乎意识到了元澈怒意的来源,忙道:“也在,也在。”

元澈不再言语,待登至殿前,只见殿门大开,陆振率顾氏以及一众子女,整齐叩跪在门前。闻得元澈已至,为首的陆振道:“草民罪该万死。”

元澈冷笑:“你罪该几死,孤自有定夺。”说完又问周恢,“那几个南人走了有多久了?走了之后旧苑可曾出过什么乱子?”

周恢此时已经喘过来了气,连忙道:“走了已近两个时辰。期间景阳殿后的蕴宝阁曾遭有持火强盗,侍卫护阁打斗,有些轻伤,只是怕楼阁失火,因此不曾深追。那伙强盗渡湖跑了。”

蕴宝阁不仅装着稀世珍宝,还存放着前朝玉玺。侍卫以护宝阁为主,乃是情理之中。然而元澈还是用右手食指使劲点了点周恢的头顶,怒道:“当的好差事,你也该死!”

只听陆振道:“殿下,实在是这些侍卫拼死相护,不致殿宇失火,我等幸得无恙。”

元澈此时不怒反笑,语气中自有一番春秋之意:“幸得你等无恙,不然孤有几条命都不够交待在江东。”

在这种北人各怀心思,将领图谋废立的时候,这帮南人泣拜前主,请求南归,到底是什么意图,简直不言而喻。元澈虽然对这些南方世族极度警惕,不轻易让其搅入局中,但并不认为这些只为门户私计的貉子,能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名堂。但如今他们这番动作倒让元澈对南方世族的险恶用心有了新的认识。

昨日他在台城插手了会稽事务,虽然下手的是众人唾弃的虞衡,但只怕引起了顾、沈等人的警觉。他们认为在自己这里不仅无法进一步获得利益,反倒日后有被温水煮青蛙的可能。因此相互联络,准备谋求新的出路。

此时蒋、周二人意图发动兵变,无论最终有没有成功,在这段时间内,整个建邺必会陷入混乱,旧苑的守卫也会松弛。将老吴王等人救出虽然不可能,但是将其趁乱暗杀于旧苑却很容易。之后再把黑锅扣在魏国的头上,那么必会在会稽等吴国腹地激起巨大的反魏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