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火焙鱼(第3/4页)

大伯母点头:“对,你扣钱的时候,起码问问我一声,一声不吭把我卡里的余额转走,吓得我还以为密码被人盗了。”

傍晚的霞彩印在颜烟的脸颊,她笑着说:“以后您遇到的不懂的,都可以问我哒。”

耀武扬威了一整天的日头,坠下地平线。

大伯父不知从哪儿拿出几把小菜苗,拿着小铲子,到田里种菜。

颜烟好奇跟过去瞧,不解问:“现在这么晚,为什么不白天种呢?”

颜国栋没有不耐烦,反而细细跟她解释:“白天太阳是不是很晒?”

等颜烟点头后,他又说:“你看你都觉得晒,这些伤了根的植物更熬不过中午的太阳,只有趁着晚上种,多给它浇点水,浇得足足的,经过一晚上的露水,容易活。”

颜烟恍然大悟:“原来种菜还有这么多门道。大伯父伯母真聪明,懂这么多啊!”

大伯母被她的彩虹屁夸得怪不好意思,见颜烟想要尝试种菜,把手里的铲子拿给她,在一旁倾力指导:“很简单,提前松过土壤,用铲子挖一下,把菜苗埋进去就行。”

按照大伯母的方法,颜烟种下一颗苗,立马得到大伯母的夸赞:“大学生就是聪明,学东西快。”

颜烟哭笑不得,确实不难。

种几十颗幼苗,不费什么力气和时间。

这时候村里人家都吃过晚饭,白天的大太阳把屋子晒得闷热。

屋外,月朗星稀,晚风送来清凉。

大部分人选择坐在自家院门口的树荫下乘凉。

从田里返回家的途中,隔壁邻居家门口叽叽喳喳,整个村子里的人几乎都来了。

瞧着热闹,颜烟凑过去听了一耳朵。

主要围绕着晚上村里开户讨论番茄销售的问题,大家七嘴八舌,高谈阔论自己的观点。

又听说镇上那位烈士奶奶的老黄狗不见了。

“那条黄狗有十几岁了吧!”

“我看那条狗是知道自己快不行,不能死在家里,所以跑到外面等死。我家里以前养的一条黑狗就是这样,病殃殃,愣是跑出去了,我跟我家那口子到处找,最后在一块草堆里找到它的尸体。”

“然后呢?”

“我家那口子把狗带回家埋了,埋在屋后,每天还能瞧见咱们,免得孤零零。”

……

村里喇叭发出杂音,紧接着响起通知,让所有村民晚上七点钟到村委会集合,一起开会。

颜烟一家不是村里居民,也跟着大家前往村委会。

说是村委会,其实就是个破旧简陋的老房子。

现场有长条凳,来得晚的,抢不到板凳,只能坐到水泥台阶。

颜国华同志把凳子让给黄秀兰和颜烟,自己坐到水泥台阶。

经过太阳一整天的炙烤,水泥地包裹着余温,烫得颜国华嗷嗷叫,立马成为了在场的焦点。

有刚嫁到本村的新媳妇儿见颜国华面生,问他是谁?

于是有人指着颜国栋两口子,颜国华是他家三弟,还有黄秀兰和颜烟,给自己儿媳介绍。

见老妈黄秀兰捂脸,颜烟也赶紧给自己捂上。

村长努力拉回众人的注意力,就目前恶劣的干旱天气,导致村里种植户的番茄推迟成熟期,找不到销路的严峻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有人说找生鲜连锁大超市,可以绕过经销商,直接收购他们的番茄,减少成本利润。

这个提议看似不错,实际操作可能遇到诸多问题,一般这种大型超市里的生鲜,都有专门采购的渠道。

人家超市跟经销商合作得好好的,凭什么转头冒着风险买你的东西?

好几个建议都没有被采纳,最后有人歪心眼说:“抹点药不就行了,我听说有一种药可以把番茄抹红。”

立马遭到村长怒怼:“你是打算干一锤子买卖,骗一次人,让咱们村子的所有养殖户都完蛋。这个坏名声传出去,以后那些经销商见到都要绕道,更不会来咱们村子收购农产品。”

刚才那人不依不饶说:“我就是开个玩笑,说的这么严重。”

“我说的还不够严重,让买番茄的人吃坏了,搞不好你还要坐牢,你说严不严重?”村长停了停,又说:“咱们不能鼠目寸光,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要把目光放得长远,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和养殖产品……”

颜烟觉得腿有点痒,低头一瞧。

豁,小腿歇着一只大蚊子。

啪地一声,蚊子惨死在她掌下。

黄秀兰皱了皱眉,从口袋掏出张纸巾递给她,一脸嫌弃的模样。

大会结束后,颜国华找到村长跟他提出自己单位可以预定一些番茄,估摸能有几百斤,黄秀兰单位今年帮扶了两个农产品,剩余的资金不多,大约能定个百多斤。

这点数目,对村里几十亩,产量上万吨的番茄来说,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