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第2/2页)

人家都说小娃娃十个月可以站着,可他的小妹才八个月多点,爬着爬着就要扶着墙自己站起来。

王天柱惊喜地大喊:“爸妈,速来!”

他一嗓子喊下来,虽然把花芽和顾听澜招呼过来,也把小妹吓得一屁股蛋坐回炕上。

花芽主张孩子生长发育“自然随缘”不可揠苗助长,见到她坐回去也没让她再站,反而跟顾听澜嘻嘻哈哈地说:“这就是个小笨蛋。”

谁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

顾听澜虽然也不例外,但还是想着他们的崽儿一辈子开开心心的过就好。

成天才、有出息、会建设,那是给国家输送人才,他们就是个普通的父母,最根本的不是从孩子这里得到什么,而是让孩子在他们跟前成长能得到什么。

傻爹妈思前想后,那就是健康和快乐。

多么质朴的愿望。

等到小瑶瑶有朝一日,拿着不及格的成绩单回来,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不忘初心。

等到灶坑的火烧好了,王天柱如愿以偿地烤了松塔。

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坐在炕头剥松子吃。

大松子剥开,松子仁上的皮儿带着松油,吃到嘴巴里咽下去砸吧砸吧嘴还带着松子的茴香。

花芽吭哧瘪肚剥了半天,把小黑手一甩,撂担子不干了。

“我饿!这玩意吃一座山都不管饱。”花芽不光要喂自己的嘴,还要喂顾八斤的嘴。谁让顾听澜在给小瑶瑶喂奶,抽不开手呢。

“那怎么办?”顾听澜说:“咱们这里只有松子。”

王天柱说:“还有豆腐,让咱们拿过来放到屋外做冻豆腐的。”

“冻个屁豆腐。”花芽饿从胆边生,蹭着往炕下去:“我做白水煮豆腐,你们吃不吃?”

顾听澜当然要吃。

王天柱说:“白水豆腐有什么好吃的?”

花芽说:“用小洋锅煮,豆腐味儿特别香,谁吃谁知道,你小妹都能馋哭了。”

王天柱说:“麻烦带我一份。”

外头灶坑的火已经要灭了,花芽提着洋炉子进到屋里。把铝锅坐在上面,小洋锅跟炉子一样,都熏的乌黑乌黑的。

王天柱下地看过去,小洋锅变成小黑锅,倒是里头用甘甜的地下水煮的白豆腐,越发的白腾腾。

屋里满是豆腐的香味,白汽飘在半空中。观感让室内的温度上升了许多。

王天柱棉袄都没裹,穿着秋衣拿着酱油碟等在锅边上。

顾听澜也凑过来,端着酱油碟,就等着花芽给他们夹豆腐块吃。

可别说,这样的白水豆腐吃到嘴里竟比王天柱吃过的红烧豆腐、麻婆豆腐都要香。

三张嘴巴吧唧吧唧硬是吃了小半盆的豆腐。

吃完以后,花芽指着剩下的豆腐说:“他二女婿呀,明天你带着咱们大儿子赶集,请务必把冻豆腐买回来。明天中午的汤水里还得有冻豆腐。”

爷俩一唱一和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肚子吃饱了,晚上睡觉即便炕渐渐凉下来也不觉得难熬了。

夜里顾听澜起来两趟,往花芽身下摸摸,感觉到热乎后,又往小瑶瑶身下摸摸,挺好也是热乎的。娘俩睡觉的姿势都一个样,两个小拳头举在头顶,呼噜噜的睡得很香。

清早五点半,顾听澜先下地洗漱。

洗漱完,他把炕重新烧起来,锅里给热上水。烧好的第一锅水加到暖壶里给闺女冲奶粉,第二锅水就这样热着,等花芽起来刷牙洗脸就能用这个水,不必用冰凉的地下水。

忙完再把王天柱叫起来,王天柱跟他爸一样,是个糙老爷们。刷完牙,捧着凉水,呼噜呼噜擦两下,就算是洗完脸。

顾听澜把雪花膏给他,王天柱嫌上面香,谁擦谁娘们。

他爹手往裤腰带上一拍,王天柱宁愿变娘们。

等到出门,天还没亮。

风一吹脸上,擦了油的就是不一样。没有干咧咧的感觉,不怕皴了。

这天赶集是林向阳赶着毛驴车拉着他们去的。挤在一起去的还有方圆、天天、乐乐和周凯齐。

毛驴车上全是外来户,跟他娘的旅游小团似得。

齐刷刷捂着兜翘首以盼,等到购物点血拼消费呢。

这一趟下来乱七八糟的东西没少买,毛驴车堆得满当当的回来。形单影只的周凯齐挤不过拉家带口的家人们,只有跟着另外一位老乡的驴车回来。

从去到回来,现在也才八点四十。

顾听澜惦记着小妻子,下了车,东西都不管,先往老瓦房里去。

到了老瓦房,里头还是静悄悄。

顾听澜进到屋里一看。

好家伙。

小妻子怀里抱着崽儿,还睡得香喷喷的,根本不知道丈夫跟儿子出门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