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领兵角逐(第2/3页)

黄忠不太想挣,不过自家部下想,他便帮个忙。

而李肃,却是想要这个机会。

他算是看出来了,而今他的老东家王允失势。

虽然看在王允主动放弃抵抗的份上,他也得到了一个卫将军的位置。

可如果自己不去争取,让自己的位置,变得不可替代,到时候,一旦人家有想法,他这个平时几乎是闲职的卫将军。

说不得什么时候,便会直接被拿下。

此时,双方第二场比斗,在长安南门,安门外的龙首原上展开。

规则也很简单,双方各出五百人。

手持木质武器对阵,胜者可作为此次南征大军的主帅,也可以从此,开始编组不对,准备相应的南征训练。

丘志清等人,在南门城楼之上,看着城外龙首原之上的双方对峙。

身边便是双方的主将,黄忠和李肃。

而城下领兵之人,分别是黄忠的副手。

腾骧后卫,左中郎将刘范。

以及李肃的副手,腾骧右卫,左中郎将甘荣,是原并州军人马,从虎贲卫中,调过来,当李肃的副手。

虽说是副手,不过有没有什么特殊使命。

谁也说不清楚,李肃本人,也懒得多想,思之无意,何必徒增烦恼。

腾骧四卫中,哪个没有从虎贲,龙骧中调过来的人呐?

看着城外列阵,蓄势待发的双方,丘志清问徐荣道:“不知徐兄觉得,他们谁的胜算大一些?”

隔着几个城垛的黄忠和李肃,亦是侧耳倾听。

毕竟这位徐相的大名,他们也听说过,当年雁门郡,长城之外,率领一万装备不全的雁门郡兵,愣是击溃了十万鲜卑大军……

而后会合丘志清,以不足三万之众,硬生生的,将十万鲜卑精锐击退。

若非鲜卑骑兵来援,说不定,当初的鲜卑首领檀石槐。

可能连病死的机会都没有,直接便要饮恨长城之外。

当然了,这是战报的结果。

实际上是,当初丘志清率领两万余人,与鲜卑大军对阵,丘志清凭借两万人,将十万鲜卑大军,近乎完全压制,而徐荣去偷营。

最后嘛,他们的大营也差点被赶来增援的数万鲜卑大军给掏了大营。

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不过上报的时候,功劳便记在了徐荣头上。

“不好说,刘范斗志更强,甘荣水平也不赖……”

徐荣好像什么都没说,可实际上,已经给出了结果。

李肃听闻此言,不由有些失落,不过很快便又恢复。

从自己几次见丘志清的情况来看,他对自己和黄忠两人,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排斥,甚至对自己两人还比较客气。

这说明,以后自己还是有机会的。

当然了,要是他知道,黄忠的儿子,是丘志清的徒弟的话。

估计,李肃大概率就不会这么想了。

对了,黄忠在丘志清的妙手回春下,给黄叙添了个弟弟……

此时,城外的场中,双方已经开始试探性攻击。

头次相遇,大家都比较小心,不约而同的,摆出了一个方阵,按前后左右中,这种多兵种联合的标准站位。

骑兵护卫两侧,一边五十骑。

两百刀盾,两百长枪,一百骑兵,这是双方的标配。

没有弓弩兵,以免出现无谓的伤亡。

两百刀盾,分两个屯,四个队,前军边一个屯,后军一个队,留一个队的刀盾兵,当作中军护卫。

两个屯的长枪分列左右,如此既可以护卫左右,防止骑兵侧击。

在前军,后军出现问题之时,也可以及时补位。

一个屯的一百骑兵,分两队,分列左右。

如此,一个大体呈长方形的阵列,便就此成型。

随着号角声的响起,双方军气升腾,脚步随着鼓点,有节奏的迈动,犹如两头巨兽一般,缓慢靠近,试探。

其实一场五百人的战斗,大可不必如此。

直接冲杀即可。

可他们考验的,是军阵变阵指挥水平,自然不能直接上去对冲。

刘范取胜心切,率先进行变阵,在双方还未碰撞之前,便率先派出两翼骑兵出击,目的竟然是对面甘荣的两翼。

甘荣毫不示弱的,派出自己的骑兵拦截。

且随即开始变阵,变成刀盾与长枪交替的阵型。

这原本是一种应对骑兵冲阵的做法。

不知为何,用以对付刀盾兵。

双方骑兵,并未相互碰撞,而是非常有默契的,剐蹭了一下,淘汰了自己,和对面的一些兵力,便在龙首原之上,相互追逐起来。

双方骑兵,在阵列周围游动。

时不时的,在对方两翼,以及后军发动恐吓。

最终还是无法出手,眼看这般下去,很有可能直接平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