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投资考察(第3/3页)

这才跑过来想询。

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

这个世道,已经到了他们这些世家大族,也需要站队的时候了。

丘志清详细解释了,为何自己在这个点修长城的原因。

除了自己要先把北方防御体系,建设起来,以免到时候,北边的家伙,又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带队南侵之外。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修筑长城。

官道,水库水渠等,劳力都是前些年的鲜卑俘虏。

还有就是,这些年草原之上。

檀石槐霸权倒下,群雄并起,郑岩提议,向那些草原部落,收购奴隶,男的修各种道路,女的则是按意愿分配。

也就是相亲……

郑岩表示,只希望他们可以认识到。

战争对草原的危害,让他们少死人。

可惜,那些草原部族,完全无法理解郑岩的好心。

在郑岩这项政策传遍了草原部落之后,非但没有使草原部落变得和平,反倒是越发的征讨不断,给草原带去更多的灾难。

没有买卖,就没有……

郑岩还是给了那些战俘希望,服役够八年。

表现好的,六年左右,便给予一定经费,遣散。

除了北方五郡之外,新纳入管辖的并州南四郡,以及司隶三郡的工程,主要还是为了以工代赈,救助贫困而已。

话说而今的司隶,除了被丘志清占据的三郡之外。

刘备还占了大河以北的几个郡。

除了洛阳地区,以及弘农郡,和关中之外,整个大河以北的郡,全部丢失。

洛阳附近人口,几乎被董卓迁徙一空,而今也就弘农郡还有些生气。

……

皇甫嵩,听完丘志清的解释,虽然可以理解,却是不甚认同,他认为,丘志清完全可以先平定天下,占领更多的地方。

而后再考虑这些安民的问题。

这点,在皇甫嵩攻打黄巾之时。

便体现的尤为明显,他这是典型的军人思维。

在打仗之时,他可要是完全不顾被战争波及的百姓死活。

例如在最后一战,围攻张角所在的邯郸城之时,便是毫不留情的下令,将邯郸城外所有未成熟的麦田全部占据。

如遇城中出来抢粮,就地焚毁。

对于拆民居,征用民夫等,也是毫不吝啬。

可战后,又会对灾后百姓同情,申请政策优惠……

而丘志清则是觉得,没有稳固的后方,根本没法好好扩展,要是和当地豪强合作还好说,看在利益的份上。

人家会帮你,可也就是有限的帮助。

可要是遇到势大的,立马投降都是轻的。

说不得,还会问你借点什么,当作上升之阶。

可丘志清实行这些政策则是不同,打下一地,稳固一地,他们得到了好处,是真的会为了生存,而拼命的。

比之豪族,靠谱的多,这才是并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