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迁都之战(第2/3页)

东线和北线,都是稍作战斗便即撤离。

联军内部,大多只是过来看个热闹,混个资历而已。

北线和东线,主要由冀州刺史,韩馥提供粮草,可韩馥对渤海郡郡守袁绍,这位既是自己下属,又是自己盟主的家伙。

并不太满意,于是背后下绊子。

给袁绍的粮草时有时无,想让袁绍的部队,就地溃散。

可惜,没能达成这个愿望。

对于袁绍来说,自己保住自己的实力。

待到天时一变,便可北上取幽州,冀州,进而取青州,兖州,如此,则天下大势,尽入他袁绍彀中矣。

再看董卓这边的安排,他一开始,就没打算和关东的诸侯玩。

而是直接让皇帝迁往长安,让司徒王允主持政务。

针对关东联军,西凉军针对性的布置三道防线。

当然,董卓不是为了阻挡关东联军,人家有钱有粮有兵,根本防不住,设置三道防线的目的,是给他争取时间。

让他挖掘更多的陵墓,搜刮更多的富户。

如此到了长安,才不至于没钱花。

几乎是第一时间,董卓安排自己女婿牛辅,控制了潼关。

同时,在河水(黄河)沿岸布防,防止丘志清偷袭潼关,断他后路。

也正因为关东联军的内部不和,以及董卓的布置。

因此,在河内太守王匡,进攻小孟津关的时候。

袁绍以军粮不足为由,拒绝一同进兵,不过同意帮王匡断后。

岂料王匡被西凉军掏了后路,一下便被破了军阵。

王匡本人当场被杀,袁绍充分发挥了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风格。

等西凉军退却后,这才上前,收拢王匡溃军。

而后也不进兵,直接退回原地,结寨不出,他甚至还觍着脸,写信给新任的上党太守吴献,希望吴献看在同为汉臣的份上。

哪怕不出兵,也支援点粮草啊。

可惜,吴献根本就不理会。

反正被杀全家的,是他老袁家,又不是他吴献。

这是北路战况,西凉军小胜一场后,坚守不出。

东路战场,曹操见大家只对喝酒感兴趣,对进攻董卓,只字不提,不由气愤,建议由袁术进攻武关,威逼长安。

大家一起进攻荥阳。

可他辈分小,人微言轻,并无人听他的。

见大家依然无动于衷,曹操气的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甩袖而去,此时哨探来报,言荥阳方向的西凉军,貌似有退往成皋虎牢关的意图,曹操大喜,便率兵追击。

岂料中了西凉军的埋伏。

回到酸枣大营之时,见众人还在饮宴。

干脆直接弃了这群家伙,回东郡去了,毕竟他还有个东郡太守的职位。

最激烈的战斗,还是南线的孙坚打出来的,该说不说,孙坚是真的猛。

南线的袁术,该说不愧是你们袁家人吗?坑人的方式都是一样一样的。

送死你去,断后送粮我来。

结果就是,孙坚仗着自己军阵调度上,对比对面西凉华雄,有着天然的优势,便直接与华雄军阵野战。

最终三战三捷,愣是正面将华雄的西凉铁骑直接击溃。

更是抓住其军气涣散之时,直接将华雄斩于马下。

袁术见孙坚一顿操作猛如虎,整个人都有些懵。

没想到,孙坚勇猛如斯。

于是在孙坚与李傕交战时,断了他的粮草,直接让孙坚破防,找到袁术好一番理论,大致就是,董卓杀你全家。

你不着急,我都替你着急。

结果你倒好,直接断我粮草。

早点杀进洛阳,斩了董卓这厮,帮你全家报仇,他不香吗?

当然,孙坚不可能这么说话,不过大差不差。

袁术吱吱呜呜,说是部将没有及时执行他的将令,这才导致粮草没有及时运到,并请孙坚保持冷静,下次一定。

不!没有下次了……

孙坚得到许诺,在粮草充足的时候。

果然猛的一塌糊涂,一路追着李傕打。

连破三关,打到洛阳城南三百里处。

遇到了正在指挥挖大汉皇陵的董卓,双方一场混战之后,董卓暂时退却,孙坚亦是停下前进的脚步。

开始整理此战之中的,这些缴获。

按理来说,这些都是从大汉皇陵中掏出来的。

孙坚作为汉臣,理应把东西放回去才对。

可孙坚他有自己的想法,这不是正在匡扶汉室吗,好歹也得给将士们一个盼头不是,挖都挖出来了,就给我们当做军饷吧。

可见孙坚对汉室的忠心是有的,也不是太多……

待到董卓整理部队,又和孙坚打了两场,战果都不太好看。

无奈,这点财物抢不回来,那便抢不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