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新的篇章(第2/3页)

他们在外面的事情,他和丘志清自然知道。

不过两人也懒得避讳,正好趁这个机会,在交谈之时,和大家说明白。

在交流之时,徐荣替他们问出他们心中的疑惑,丘志清接着解答的时机,抛出自己的观点,夹带着自家的私货。

给外面这些官员,灌输自己的三观。

两人便在这一问一答之间。

既安了自己的心,也安了他们的心。

看着一群人,踏雪离去的身影,丘志清嘴角露出一丝释然,用某位大佬的话来说,他这就是在统一思想。

同时他也明白了,刘备的异动是为何……

丘志清这边让大家安了心。

可洛阳那边,就没几个人安心的了。

大家的心,都变得相当的浮躁。

皇帝死了,没有留下指定的继承人,何太后的儿子,在皇后,大将军的支持下,顺利登基,说是毫无波澜也不为过。

可惜,他们的诏书上面,少了一样东西。

刘宏心心念念的传国玉玺,直到他驾崩的那一刻,都没有找到。

原本想着,换太子的想法,也一直没法实施。

因为刘辨虽然人不够聪明,可他娘亲是皇后,舅舅是大将军,另一个舅舅是车骑将军,加在一起,要名义有名义,要拳头有拳头。

而刘协有什么?他只有一个无权无势的董太后支持。

中平五年(第十八年),正月里,刘宏薨逝。

四月,四世三公的袁家,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先是被刘宏召回京城的丁原,被何进以外臣不得进京,且诏书无有传国玉玺大印为由,让丁原屯驻河内(大致相当于焦作市)。

他也不想想,刘辨的继位诏书上,有没有传国玉玺。

事情就是这么魔幻,按理来说,何进是何太后的哥哥。

十常侍是何太后的家奴,两边应该是同一阵营才是。

可问题就出在,刘宏临死前,有意立刘协为太子,却又顾虑何进的势力,于是便召见蹇硕,一起商议。

此时蹇硕已是西园八校的最高领导,皇帝的话,他不敢不听。

于是蹇硕打算先弄死何进,可惜,何进没弄死,刘宏便走了。

他想要继续进行计划,弄死何进,扶立刘协。

还没开始,便被告密,没了然后……

何进是个没什么见识的家伙,知道蹇硕打算弄死自己,自然不会放过,加上有心人的怂恿。

像刘备,还有卢植拉一把,还有刘虞指点其中关窍,加之自己亦是善于思考,很快便能从中世家子弟设置的陷阱之中挣脱出来。

可何进就不同了,从进京开始。

便被那些人包围,蛊惑。

帐下幕僚,属官,哪个不是世家子弟。

就算他们会因为自家利益,内部有所分歧,可他们想让何进,和自己一方站在一起的利益,是一致的。

在他们的长期灌输之下,本该和十常侍联手的何进。

便顺理成章的站在了正人君子这一边。

那些阉人,岂有正人君子来的高洁,可信。

于是在他们的怂恿之下,加之之前蹇硕想要弄死他,忍一时越想越气,何进下定决心,诛杀十常侍。

奈何,自家妹子护着他们,他总不能连自家妹子一起拿下吧?

如此不说名不正言不顺,以他简单的脑子看来,这也不是什么简单思路,既然不能直接拿下,那便吓唬吓唬她。

于是在袁绍的怂恿之下,何进给彷徨在河东数月之久的董胖子下了军令。

让他带兵进京,目的自然是为了恐吓何太后。

你看看,大家都很讨厌十常侍,妹子,你看要不把他们杀了吧。

要人地方大员,都带兵进京劝谏,到时候你这个太后的位置,不说能不能做的稳,恐怕小皇帝屁股之下的位置也……

袁绍建议何进招董卓进京,其他家之人,自然不愿意。

谁不知道,你们老袁家,是董卓的恩人?

这么玩,是不是有些过分?

于是纷纷劝阻何进,奈何何进如同着了魔一般,对袁绍的建议,那是言听计从,毕竟人家是四世三公家族。

你们在场的,谁敢说家世比他显赫?

还有谁,敢说被袁绍聪明?

顺带说一句,袁术总是说袁绍是庶子。

其实这种说法不太对,因为袁绍准确来说,刚出生不久,就被过继给他伯父袁成,也就是说,他刚开始是庶子。

不到周岁,便转正,成了嫡子。

和袁术的关系,也从亲兄弟,变成了堂兄弟。

言归正传,十常侍听闻何进要杀他们,便找何太后求和,何苗也到何进府上,摆事实,讲道理,这让何进有些动摇。

因为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特别是何苗,这个异父异母的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