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边城异动(第2/2页)

同时派出三路信使,拿着自己的公文,一份送往雁门郡郡治阴馆县(今朔州),言明鲜卑入寇,人数不下十万。

一路信使派往长城墩台守卫,让他们一旦发现敌人,点燃烽火,立刻后撤,毕竟也是两百多人的墩台守卫。

到时候退入平城之中,亦是一份守城之力。

最后一路,则是前往各个村寨通知敌军入寇,愿意入城的,赶紧收拾东西入城,不愿意入城的,收拾东西往山上跑。

当然,能进城最好是进城。

毕竟进城还能参与守卫,约等于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丘志清也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太守郭缊的亦是很是明确,雁门关,阴馆(朔州),汪陶(应县),三地呈犄角之势。

可以相互支援,且背靠内长城,可谓攻守兼备。

而平城孤悬于外长城边上,路途遥远不说,外长城年久失修,补寄容易被鲜卑骑兵截断。

很容易变成一座孤城,无法有效抵御鲜卑对雁门内地县城的抵御。

自然而然的,被郭缊摒弃在核心防御圈之外,这也是为何他对丘志清侵吞那些大户田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除了那些大户只是一地豪强,兴不起什么风浪之外,又何尝不是觉得丘志清挡不住鲜卑的再一次入寇,而任由他折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