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皇帝赐匾(第3/4页)

皇帝金口玉言夸赞顾家高风,皇帝都这么说了,那肯定不作假,以后谁还敢说顾家人一句不好的话呢!

顾母最近脸上的笑就没有下去过,“前一段时间我还打趣,家里三郎是四品官员,儿媳和我有诰命在身,就你一人是白身。可没想到没过多久,老头子你也有了官职,还给咱们家和咱们村得了皇帝御赐的牌匾,老头子你可太厉害了!”

顾父脸上的一道道皱纹舒展开来,“儿子、儿媳和老伴儿出息,我这当老子的,也不能落后太多。我自己有没有获得赏赐是其次,最开心的,还是咱们月水村也得了一块牌匾,这么一来,只要村里人不主动惹事,没多少人敢欺负到村里人头上。”

王卓他们自上次进京之后,已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回去,如今赶上护送牌匾回去的机会,他们告了假,跟着牌匾一起回到月水村。

一到村口,在树下纳凉的村民们一哄而上,不停的向王卓他们打听京城的事迹。

王家娘子笑嘻嘻,“没想到你们一去京城便是一年的时间,谁也没想到你们研制出的筒车会有那么大的作用。如今去到哪个村子,水边一排吱吱转动的筒车都是你们研制出来的,可给咱们种地的省了不少力气,不少人感激你们,甚至感激咱们整个村子呢!”

当得知王卓他们又研制出了风力水车、并且正式做了官以后,王娘子他们又沸腾了,“乖乖,原来读书读不好,不意味着一辈子就是个泥腿子,还有其他出路。”

像王卓和顾驰这群孩子,都是村里人看着长大的,以前只看到顾驰读书当大官又出息,谁也没想到书读不好的王卓在创造上面有天分,如今照样踏入了官场。

不过真正让月水村村民们惊讶的,还是文正帝御赐的那一块牌匾。

李老头、王家娘子还有其他每一位村民,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看着金光闪闪的牌匾,惊讶的张大嘴巴说不出一句话,眼睛也瞪直了,乖乖,他们没看错吧,这可是皇帝亲自动笔赐的匾,这是整个村子的荣誉。

他们这群整日扒地的泥腿子,竟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这可是给祖宗十八代都争光的事情啊!

皇帝赐匾,月水村村民祖宗十八代走了狗屎运,估计整个宛阳府扒拉一遍,也找不出几个能得到皇上赐匾的村子。

即便是县令和那些当官的,看见牌匾也要下马行礼,日后他们村民可就不怕被人找上门欺负了。

董里正同村里的人谋划,在村头修建了进入村子的大门,“月水明村”牌匾高悬,村口另一边还伫立着顾驰的进士碑。

村门正中央是御赐的牌匾,另一旁是进士碑,月水村再也不是以前的月水村了。

上匾那日,宛阳府知府和临南县县令老爷都来了,不少有名望的人家也来了,当日的场景非常热闹。

后面也断断续续的有人千里迢迢跑到月水村看牌匾和进士碑,希望自己能沾沾光,月水村一下子热闹起来,从无人问津的小村子成了当地最热闹的一个地方。

董里正找来李老头、顾大郎、顾二郎还有村中其他上了年纪的老头一起商量,如今村中商量什么大事,总爱找来顾家兄弟俩,让他们听一听拿个主意,其实也是借他们的耳朵,传到京城顾驰那里,看看提出的建议是否可行。

董里正给他们每人上了茶,“咱们月水村如今这么热闹,我寻思着是不是可以利用起来。单靠种地谋生挣不了几个铜板,如今村里每天有这么多远道而来的人,光给他们做顿饭一天也挣不少钱呢!村里人多,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读书或是研究东西的天赋,还是要找一找其他出路,让咱们村子的村民,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都可以谋生,不至于饿肚子。不仅不饿肚子,还要过上好日子。大家有什么想法没有?”

顾大郎思忖一会儿开口,“董里正说的不错,咱们村子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就要利用起来。这几日也有不少外来的客人午时留宿在我家里面,给他们做顿饭,轻轻松松便到手几钱银子,确实要比单纯种地划算许多。若是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村子,同时吸引他们在村子逗留的时间更长一些,咱们村民赚的钱会更多。”

李老头、顾二郎还有其他几位老大爷也纷纷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

到最后董里正拍板,“咱们见识少,给三郎去一封信,将情况详细的告知他们,看看他和顾老头怎么说。”

顾大郎给顾驰去了一封信,告诉顾驰这件事的详细情况,同时还有一家人的家信。

书信在路途上慢慢的随着商队一起来到上京城。

京中的日子还在继续,叶溪在国子监教授外语,顾父成了工部正式的官员,小桃子和舟宝一日日长大,启蒙识字,是家中的开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