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思念(第3/4页)

顾驰不着痕迹的皱眉,“一两银子?他们也真是闲得慌。”

一旁的李晟接过话,“一般大伙凑个热闹就算了,愿意花高价钱打听消息的人,必有所图,退之,你这一段时间就不要出去,省得发生什么事情。”

顾驰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想法,一到考试的时候人心动荡,容易发生什么事情。不光我,咱们府学的学子最好在考试之前,都不要出去,在客栈里好好复习。”

顾驰说这话可是有依据的,每年考试的时候,大量的人马涌入,鱼目混珠,经常惹出什么事。比如,两个人看不顺眼,打得鼻青脸肿,或者酩酊大醉,错过了考试时间等,这还是小事。

有些别有用心的,面上笑呵呵,心里想的什么谁都不知道。往年就有一个学子,学识还不错,有很大的可能能考上举人,但是被一同的伙伴给下了泻药,错过了考试。还有那心思恶毒的,出其不意下狠手,丢了命都有可能。

客栈门口有不少人举着牌子,买所谓的考前押题密卷,热情的吆喝着,“我们这卷子,去年压中了好几道题,命中率极高。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买了就有可能考过乡试,多得几分。”

这种宣传一听就知道是假的,乡试的考官,是由朝廷选派的翰林或内阁学士担任,每人一道题,互不干扰,出了题之后也不再与外人见面,吃喝都有专人派送,门外还有衙役把守,从主考官口中泄题是很困难的,虽以往也曾有过舞弊的情况,但基本上操作并不容易。加之如今朝廷对舞弊的处置更加严厉,除非实在是活得不耐烦了,不然没几个人敢弄虚作假。

在这种情况下,押中考题,一道两道还有可能,但所谓的命中率极高,绝不可能。出题的人在出题前,早就钻研过以往的考题和市面所有的资料,撞题的情况微乎其微。

虽如此,还是有不少的学子,受了蛊惑,花高价买了这些押题密卷,毕竟谁都不愿放过一丝可能。

看着看着其他人争先恐后抢着买,顾驰的眼睛闪了闪,即便资料再贵,总是有许多人愿意掏钱。

不管家庭条件好坏,加之现在朝廷大力提倡读书,大家都愿意在读书上面掏钱,只是想要追求一个好结果。这些卖资料的,也就是抓中了考生的心态,赚得盆满钵满。

初八的下午,所有的考生在贡院外排好队,等待着提前进入考场。

乡试的竞争颇为激烈,多少考过十多年没考上的秀才,即使白发苍苍,还要坚持来考试,毕竟秀才和举人是不同的阶级。

举人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享受的待遇更好,即便以后不能再进一步,以后一辈子也受人尊敬,而秀才,民间戏称“穷秀才”,可想而知秀才的地位了。

乌压压的一群人,看不到尽头,全河府报名的考生有三千六百余人,最后只录取六十个,虽不是百里挑一,可也差不多少。

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查,顾驰进入考场。号房相比院试时的号房大了一些,毕竟大部分来参加考试的都是成年人,像顾驰这种年纪的,还是少数。

不过顾驰长的高,虽只有十六岁,和成年人的身高差不了多少。号房的床塌伸直身子,脚踝都要搭下去,有些拥挤。

将床板和桌面擦拭干净,顾驰将考篮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好。吃喝住都要在号房里,里面还有一盆炭火和一枝蜡烛。炭火即用来烧水,平时喝热水也方便,酷暑的日子,不断出汗,必须要即使补充水分。

至于吃饭,则由衙役统一提供,每位考生之前也是交过饭钱的。自己带食材做饭的话,天气热容易变质,吃坏肚子,还浪费时间,所以这几年朝廷规定统一提供饭食。

考生进入到考棚里,立即就有衙役来上锁,无必要情况不得出去,不得和他人交谈。接下来就要在这一个狭窄的考棚里,度过十多天的日子。

第二日辰时正点,三声铃响后,考官阅读考场规则,衙役分发考卷。

第一场三道四书题,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都有字数要求。

顾驰看了一遍考题,不仅有些头疼,果真是举人难当啊!

首题的论题是“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看着很稀松平常,可实际并非如此。

首题由主考官出题,据说他和一位内阁大臣不和,多次当面抨击这位内阁大臣“城府极深、吃人不吐骨头、不仁不义。”

如今在考场出了这么一道题,可真是棘手,怎么写,都会得罪两位大人,尤其顾驰作为一府案首,他的文章势必更受关注。

按照主考官的意思来,即便这次通过乡试,可日后如若传到那位内阁大臣耳中,权大势大,万一是个记仇的,那可能一辈子就这么完了。如果讨好那位内阁大臣,那直接的后果就是这次乡试要完蛋。